蛇窝最里面谐音故事 谐音故事

谐音故事是什么呢?谐音故事有:
1、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晴“谐音“情”,借天气现象表达了女子含蓄不露的感情 。
2、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丝”代“思”,委婉的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 。
3、再如温庭筠的《南歌子》:“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乍读之下是不是不明所以,甚至觉得是个病句 。其中也没有用到典故,但就是不懂意思 。如把“烛”谐“嘱”,“围棋”谐“违期”,这句诗是不是好理解多了 。
4、在对联方面,用到谐音的更是数不胜数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这是苏小妹和秦观在洞房花烛夜的对句,看起来像天气预报,更深层次按谐音理解,“不雨”谐“不语”,“成霜”谐“成双”,是不是更添趣闻,也更应景 。
5、还有清初著名的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 此联“成仇”谐“承畴”,拿史可法与洪承畴作对比,即歌颂了前者英勇殉国的伟大,又讽刺了后者投靠满清的无耻 。

蛇窝最里面谐音故事 谐音故事

文章插图
关于谐音的故事有哪些?关于谐音的故事有:尚书与侍郎、修与羞、一“壶”酒、头名等 。
其中尚书与侍郎讲的是,纪晓岚与和珅两人是死对头 。他俩一旦见了面,大多时候都会互相挖苦嘲讽一番 。两人明争暗斗了许多年,各有胜负 。
清朝乾隆年间,有段时间纪晓岚与和珅两人分别在朝担任侍郎和尚书官职 。话说就有那么一日,两个人同席吃饭,这时桌下忽然有一条狗穿过 。和珅的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指着那条狗问纪晓岚:“是狼是狗?”
纪晓岚一听这话音不对劲啊,他稍作思索,便是灵光一闪 。他说道:“您看仔细了就明白,这畜牲呐,垂尾即是狼,上竖即是狗 。”和珅无言以对,只能瞪了个白眼,吃下这哑巴亏 。
相关内容
“和谐”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思想,这种思想使人们在语言运用上讲求音韵和谐,委婉含蓄 。想要表达的话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运用其他语言手段来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 。语言中的谐音正是反映这种文化现象 。谐音即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来代替本字,使语句表达出双层含义,也叫做双关 。
谐音故事 谐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yīn,意思是利用汉字同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谐音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谐音故事 篇1
有一位农夫,他很贫穷 。
有一次,他去卖菜,希望能挣点钱,便将菜价改变了许多 。有人喜欢贪小便宜,买了十多斤的菜,(农夫其实只给了5斤)对他说:“你这菜真便宜!你人真好!”农夫对他说:“过奖了 。”“果酱了?什么意思?你是骂我吗?”那人争辩道,不听一句农夫的辩解,转身把自己刚刚给农夫的钱从手中夺走,把菜还给了农夫 。就这样,农夫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最后因为没钱救病而死 。
谐音故事 篇2
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 。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 。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 。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当时说好是一河鹅,怎么只送来一只?”原来当地话“活”“河”同音 。乡绅急忙辩解道:“大人,鹅四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自理亏,只得认错 。
谐音故事 篇3
一天,这位自命非凡的秀才吃过早饭之后,便摇着一把折扇兴冲冲地上路了 。就这样,边走边看,口中也不时地溜出几句“好诗”,路人一看他这架势,还真以为他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呢 。
拐过一个路口,看见两旁有一株枇杷树,这老兄诗兴大发,随口吟道:“路旁一批杷,两个大丫杈 。”然后口中“嗯”个不停,再也没有下文 。正走过此地的欧阳修见秀才抓耳挠腮的滑稽样,就想替他续两句,帮他一个忙,于是接口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听身后有人说话,秀才赶紧回头,惊问:“你老兄也会写诗啊?”欧阳修笑笑,不说会也不说不会 。几句交谈之后,秀才觉得面前这位还有点才学,正好路上做个伴,于是邀他一同前去拜访欧阳修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