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和李善长是一个人吗 朱升( 三 )


显然,朱升是被朱元璋极度喜爱的人 。这说明他能够经常对朱元璋袒露胸怀,让朱元璋觉得他没有城府 。当然了,按照朱升的智谋,他不可能做到没有城府 。只能说明他确实是智高一筹,在朱元璋面前,该表现的才会表现,该说的话才会说,总之是显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这是朱元璋放心他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
二、朱升在朱元璋的体系中不掌握实权 。朱元璋所忌惮的功臣,都是那些掌握实权的人 。比如李善长、胡惟庸、杨宪、汪广洋等等,他们掌管着宰相的职位 。再比如蓝玉等人,他们掌控着兵权 。这些人因为位高权重,做事情又容易独断专行,不主动向朱元璋报告,因此朱元璋忌惮他们,容不得他们 。但是朱升不一样 。他并没有在实权部门当官,也没有去竞争这样的职位
我们来看看他当的这些职位: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衔,同修国史,还有朱元璋建国前他当的侍讲学士、中顺大夫 。这些职位有几个特点:一是作为朱元璋的参谋,给朱元璋提建议;二是帮助朱元璋拟写圣旨;三是当皇帝的教师 。这三个特点,让朱升和朱元璋隔得非常近,可以随时随地交流,甚至也可以影响朱元璋的决策 。但是他并不直接决策,并不直接发号施令 。所以他是不可能被朱元璋忌惮的 。
三、朱升在建国后及时辞官归隐 。其实,只要大臣从实权岗位上退下来,不掌握权力了,朱元璋一般也不会处置他们 。李善长和朱刘伯温也算归隐了,但是他们没有做到及时 。尤其是李善长,已经牵涉到了胡惟庸的案件之中,退也退不出来了 。
因此,他们都受到了处分 。不过朱升退得比较早 。他在洪武二年,就向朱元璋提出辞官归隐 。那时候,朱元璋其实只是对功臣们的一些做法不满,估计还没有动要杀他们的念头 。而且朱升选择退隐的地方也非常讲究 。既不是他的家乡,也不是他曾经修炼过的地方 。而是在沂淮一带 。这样,他究竟干些什么事儿,朱元璋都看得清清楚楚,又和周边没有什么联系,因此朱元璋很放心 。
当然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朱升死得比较早,他在洪武三年就去世了 。就算朱元璋想处罚他,也没有机会 。不过,朱升虽然逃脱了朱元璋的惩罚,但是他的儿子并没有逃脱 。朱升在退隐的时候,已经预料到了朱元璋会诛杀功臣,所以他反复向朱元璋求情,申请了一张免死券 。但是他的儿子朱同还是被牵涉进郭桓一案中,被杀死了 。
朱升是什么人物?朱升
明代开国谋臣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壹统华夏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 。元末(1367年)被乡举荐为池州学正 。弃官避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 。[1]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 。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 。朱升退隐时并未回老家休宁,也没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县石门,而是携带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东海转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龙港建了房屋 。
百度百科
一分钟了解朱升00:56
朱升
明代开国谋臣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壹统华夏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 。元末(1367年)被乡举荐为池州学正 。弃官避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 。[1]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 。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 。朱升退隐时并未回老家休宁,也没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县石门,而是携带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东海转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龙港建了房屋 。[2]
本名
朱升
别名
朱允升
所处时代
明朝
出生地
安徽休宁
出生日期
1299年
快速
导航
人物评价生平经历人物著作史书记载家族成员后世纪念
主要成就
为大明制定了礼乐制度,并收集后妃的故事,编修了《女诫》一书 。[1]
人物评价
朱元璋曾有七言两句御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1]
朱元璋称朱升“为人老实,是耆哲之英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