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被西方推崇的火鸡,为何在中国却无人问津?连养的人都很少?( 二 )



仅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人就能消耗3亿公斤火鸡肉 , 现在火鸡肉还被制成各种肉制品 , 如火鸡肉香肠、火鸡肉饼等 。 从一个神圣动物 , 到奢侈食材 , 再到人人可享用的家禽 , 火鸡完美体现了殖民和文化碰撞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 它已经成为连接旧大陆和新大陆的一道美食记忆 。
火鸡在中国的接受度不高的原因火鸡在西方国家非常受欢迎 , 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广泛流行起来 , 究其原因 , 与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 。 中国人更喜欢嫩滑的肉质 , 我们吃鸡时通常选择养殖周期较短、肉质更嫩的白羽肉鸡 。 而火鸡的肉质较老 , 肌肉发达 , 纤维粗糙 , 吃起来比较柴 , 不容易入味 。

这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太匹配 , 火鸡需要大量活动 , 这样肌肉会变得非常紧致 , 吃起来就不够嫩滑 。 相比之下 , 白羽肉鸡可以通过限制活动空间 , 在短时间内迅速长肉 , 符合中国人对肉质的要求 。
而且火鸡个头过大 , 一只体重可达10斤以上 , 这量对一个中国家庭来说通常太多 , 不便饭桌分享 。 即使在美国 , 一家人吃火鸡也多是仪式感 , 真正吃进肚子的只是少部分部位 。 大量剩余的火鸡肉不太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

一个普通中国家庭3-4口人 , 买一只10斤多的火鸡回来 , 要煮好几顿才能吃完 , 而国人通常不太习惯吃同一菜式吃那么多天 。 养殖火鸡的成本较高 , 火鸡对空间和运动的要求较大 , 需要有充足的活动场地 , 不宜大规模密集养殖 。
而白羽肉鸡可以高密度地关在鸡舍里面养殖 , 同样空间饲养白羽肉鸡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出和效益 。 而国人对火鸡的接受度又不高 , 市场前景不明朗 , 这也限制了火鸡规模化养殖的经济效益 。

火鸡的脂肪含量很低 , 只有2% , 远低于白羽肉鸡的5% 。 肉低脂肪会吃起来很干 , 这也和中国人习惯的肥瘦适中的口感不太符 。 但是火鸡的蛋白质含量很高 , 对于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轻人来说 , 也许更加适合 。
火鸡肉质的特点及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 导致火鸡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 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 , 也许火鸡肉会逐渐为国人所接受 , 成为一种新的健康选择 。 未来火鸡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

口感并不细嫩的火鸡 , 为什么能得到外国人的青睐?17世纪初 , 一群为了争取信仰自由而离开英国的清教徒 , 在历经艰辛后来到了北美大陆 。 当时的北美东海岸荒无人烟 , 寒冬将至 , 这群来自欧洲的移民陷入绝境 , 在饥寒交迫之时 , 他们遇见了当地的印第安人 。
尽管双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 , 善良的印第安人还是拿出了自己的冬季储备 , 给予清教徒以火鸡、鱼、玉米等食物 , 让他们渡过难关 。 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 , 清教徒们度过了第一个北美的严冬 , 并在此安顿下来建立村落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