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脘穴的信息

穴位养生篇—中脘穴中脘穴是任脉的一个穴道 。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的俞穴),是胃经的灵魂俞穴,胃病多取中脘穴 。八会穴中的腑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会穴 。对调养脾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中脘对应于解剖学中胃脘的正中部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分 。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如下图所示)
中医学称“用穴如用药”,且无任何副作用,直接见效果 。比任何的外在介入治疗都安全 。人体的经络穴位共有365个穴,中腕穴是临床常用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发挥神奇的作用 。
中脘穴就像与生俱备的人体药箱,我们身上的365个穴位也被医家先辈们称之为人体自带的大药房 。
胃的功能胃喜热,最怕寒冷,指的是进食饮食物的温度和属性 。如果是胃部着凉也会导致胃脘部不舒,严重的会呕吐,腹泄 。平时保健可用热水袋多热敷中脘,艾灸也可以 。没有条件做艾灸的朋友,可以按摩中脘穴位 。
经常的刺激中脘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之功效 。可祛除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中医临床上辅助治疗慢性肝炎的必选穴道 。因中气虚弱导致的子宫脱垂症状也有显著疗效 。
中脘、足三里、梁丘、承浆穴四个穴位组合,通治一切胃病,对于急性胃炎特效 。可按摩可针灸 。针灸需专业的医执业人员操作 。
中脘拔罐有理气和中、行气除胀、降逆止呕、缓急止痛的作用 。
我们经常听讲 “胃安则卧” 这说法,中医经典《内经》中明确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胃肠疾病与抑郁、焦虑等睡眠障碍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
中医认为:治疗失眠从调理脾胃开始 。可在睡前,在中脘穴、大腿部胃经上的梁丘和伏兔穴位拔罐10分钟 。有助于改善睡眠,对于中轻度特别是脾胃虚寒的失眠患者,一般拔罐1-3次即可入安睡 。
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梁丘穴位于人体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如下图所示
伏兔穴同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位于大腿外侧、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缘上6寸 。取穴方法:坐位,膝盖成90度弯曲,掌根对应髌骨底上缘,手指并拢将手掌放在大腿上,中指指尖的位置取穴 。
婴幼儿积食、吐奶,可搓热手掌捂中脘 。吃到不对的东西或冰冷的东西呕吐搓热手掌捂胃部也适用 。
养胃的食物:小黄米最养脾胃 。特别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寒、大病术后的休养 。
战争年代,食物比较匮乏,从战场上抢救回来的死伤病患,术后的调养皆是以为小米粥为主,经济实惠又易得 。不失为病术后养虚的最佳食疗 。
在北方产妇的坐月子食疗方:小黄米熬红糖粥 。产后百脉待虚,小米温养脾胃,红糖补铁佳,两者搭挡,可快速调补气血 。
熬小米粥时一定要熬出米油来,可加些红枣、南瓜一起煲,口感更好 。
所有保健手法,食疗方,一般在早上7:00-90:00辰时这个时间段操作进行,效果更佳 。
中医讲:辰时是胃经当令,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在辰时保健中脘效果更好,食疗吸收更优 。早餐要吃好,从时辰养生来讲,吃早餐正对应的就是胃经当令的辰时 。所以早餐我们一定要重视,要吃好,营养均衡,建议以流食的粥、面食为主,有助于胃的吸收,再配合中脘穴的保健,只要坚持做到,人人皆可脾胃气血充盈,吃嘛嘛香,身体健康棒棒哒 。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中脘穴中脘穴:养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 。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
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
研究进展:
针刺中脘,可使胃蠕动增强,幽门开放,肠鸣音增加,空肠蠕动增强 。
艾灸中脘,见小白鼠的单核巨细胞吞噬机能增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