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楼|武康大楼:“超级网红”背后的人间烟火( 三 )


甜蜜的烦恼
“我们小时候管武康大楼叫‘九层楼’,每次走过这座建筑,听见有轨电车这样叮叮咚咚地开过去,我心里面都在想,要是以后能住在这里该多美呀!”武康大楼居民、退休党员刘瑞璐说。2006年,她住进了武康大楼,实现了长久的愿望。不过,她没想到的是,武康大楼在短短数年后变成了“超级网红”。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超级网红”背后的人间烟火
文章插图

2021年10月20日,武康大楼老居民曹引珍介绍家中厨房。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翔 摄
“被网红”之后,武康大楼的居民们成了“风景”。他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一种景象:每天早上九十点钟开始,淮海中路和武康路就从“宁静惬意”变成“人山人海”。形形色色的手机和各种长枪短炮,“贪婪”地捕捉着老洋房的每一个细节和人物。
年近八旬的武康大楼老居民曹引珍不久前遭遇了一场“网红奶奶”事件:她穿着睡衣去6楼邻居家串门,没想到被网民拍下照片在互联网上疯传,令家人啼笑皆非。
“我们住在这房子里习惯了,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对于“网红”现象,老人给予采访人员直接而朴素的回答。儿媳葛雅萍却忍不住在一旁评论:“网红么,就是烦呀。”
看风景的人,也成了风景。武康大楼里的100多户居民们也在观察着打卡的人群。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超级网红”背后的人间烟火
文章插图

2021年10月20日,武康大楼居民葛雅萍在阳台欣赏风光。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翔 摄
葛雅萍家的阳台正对开阔的淮海中路。她踏上阳台热情地一一指给采访人员看:“这里是宋庆龄故居,这里就是网红打卡点……以前每天早上这里很安静的没有人,现在从早上10点以后陆陆续续就有人来拍照了。星期六、星期天就更早,9点不到就很多人了。”人多的时候,“乌泱泱一片,根本数都数不清”。
“任何事情总是有利有弊,不可能样样完美。一方面,人们会羡慕我们武康大楼现在真的‘老灵额’(上海方言,表示赞美);一方面,我们居民进出只能走后门来避开无处不在的镜头。”作为武康大楼楼管委成员的刘瑞璐,笑言“网红效应”带来的是“甜蜜的烦恼”。如今,她会跟楼道里的老姐妹们穿上漂亮的旗袍,相约去城中其他地方赏景拍照,而把武康大楼附近的风景“让给”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网友。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超级网红”背后的人间烟火
文章插图

2021年10月20日,上海戏剧学院教师、画家秦忠明介绍自己居住在武康大楼后受名家大师点拨。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翔 摄
文化的根脉
“它(武康大楼)1924年建成。再过几年,就100岁了。”谈起自己55年前搬进居住的这座建筑,画家秦忠明满眼“小星星”,像谈起初恋一样。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