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沂南县:红嫂故乡打造旅游特色乡村振兴样板( 三 )


在新元素、新业态催化下,沂南已形成旅游百亿产业集群,全县旅游床位从2010年的1800张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近2万张,年游客接待量从不足百万增加到近千万人次。以竹泉村、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项目,搭建起主客共建共享共赢发展平台,2.6万人依靠旅游实现增收,125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全国红色旅游扶贫现场会等先后在沂南召开,“区域化突破、全域化发展、系统化推进”的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创新“四种模式”,精准赋能沂南乡村振兴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强化业态差异互补,做活“系统”“融合”两篇文章,统筹景区与片区、开发与保护,兼顾企业与产业、集体与村民,区域化推动乡村振兴,系统化推动群众角色转化、就业转型、收入转多“三转”,实现建成一处景区,同步改善一片环境、繁荣一地文化、富裕一方百姓。
以朱家林列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为契机,秉持三生三美愿景、共建共享理念、创新创业本质,充分保护石屋、石路、石塘等传统风貌,保留原有村庄格局,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修复,绿化荒山2000亩,打造绿道花廊4公里、景观水系5.4公里,举办新乡村生活节、农耕体验等农事活动,累计接待研学团队4万余批次、游客100万余人次,获评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将田园生活体验、乡村生活美学融入乡村旅游,搭建乡村振兴学院等双创服务平台,建设主题民宿、茶馆医馆、非遗体验馆等沂蒙特色风情项目,引建安德鲁水果、柿子岭理想村、蚕宝宝家庭农场、布拉格香草集市、高湖垂钓小镇等26个农旅、文旅融合项目,总投资17.8亿元。成立31家农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万亩,2000余名原住民参与园区建设、务工、经营就地“三转”,人均年增收3000元。
景区|沂南县:红嫂故乡打造旅游特色乡村振兴样板
文章插图
立足常山庄沂蒙革命老区中心红色资源集聚、原汁原味革命堡垒村的独特禀赋,建设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红色金融纪念馆等集红色教育、红色研学、影视拍摄、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了纳军鞋、唱红歌、烙支前煎饼等20余种红色旅游业态,开展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教育和唱一支红歌、吃一顿支前饭、写一段心灵感悟等“六个一”实践,每年接待前来接受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干部群众2000余批次、10万余人次,承拍了《沂蒙》《斗牛》等400余部红色影视剧,获评中国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坚持景区与片区联动,统筹推进党性教育基地片区乡村振兴,实施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项目23个,发展车头梨、虎崖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探索出景区务工当职员、土地入股当社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的“一区带四员”旅游富民模式,被世界旅游联盟作为减贫案例推广。2020年,片区内11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过10万元。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