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有哪些?1、《诗经》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
2、《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 。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 。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
3、《仪礼》
《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 。
在宗教意识不甚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的祭祀等原始宗教仪式并未象其他一些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正式的宗教,而是很快转化为礼仪、制度形式来约束世道人心,共有一百多卷的《仪礼》便是一部详细的礼仪制度章程 。
据《仪礼》载,天子、诸侯、大夫、士日常所践行的礼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等等 。文字艰涩,治史者对它望而生畏,而且是“三礼”中成书较早的一部 。
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所知,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 。
4、《乐经》
《乐经》,书名,《六经》之一 。六经,即《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先秦有《乐经》存世 。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 。
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观诸《易》、《春秋》则亦载矣 。”简中另一篇《语丛(一)》也有“六经”并称之语 。
韩非子说儒分八派,其中有仲良氏之儒 。陶潜的《圣贤群辅录》说“仲良氏传乐,为移风易俗之儒 。” 《孝敬·广要道章》记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可见“移风易俗”是儒家论乐的核心观点 。
5、《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
6、《春秋》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 。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开始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
围绕《春秋》是历史学著作还是政治学著作这一问题,千余年来先后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