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鲁松杰|喜马拉雅的深情和誓言——新华社记者四进“雪域孤岛”楚鲁松杰影像记
孟冬时节,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深山里,已是白雪皑皑。群山环抱中的楚鲁松杰乡,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沿楚松村向前延展,路两边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二层小楼,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楼顶随风飘扬。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楚鲁松杰乡,距拉萨2000多公里,距北京5000多公里。这里平均海拔4100米,雪峰矗立,山高谷深,每年大雪封山半年,是名副其实的“雪域孤岛”。
楚鲁松杰,藏语意为“三湖中间的村庄”。从2018年开始,先后有四批新华社采访人员到这里采访和蹲点调研,记录着这个边陲乡镇的变化,见证着当地干部群众守护神圣疆土的初心和使命。
“山在那儿”:美丽的新家园
2018年,新华社采访人员首次进入楚鲁松杰,以房子为切口,采写了《西藏阿里楚松村“四代房”:中国边陲巨变的缩微影像》。2018年底起,采访人员陈尚才挂职楚鲁松杰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大雪封山时蹲点调研半年。2019年6月,新华社采访人员到楚鲁松杰,就边境发展进行调研。
近期,采访人员再次前往楚鲁松杰采访。
【 楚鲁松杰|喜马拉雅的深情和誓言——新华社记者四进“雪域孤岛”楚鲁松杰影像记】
文章插图
风雪中的楚鲁松杰乡政府(2019年1月8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尚才 摄
再访巴卡村卡热组76岁老人索朗多杰,他正在藏式小院里悠闲地喝着甜茶,身旁一朵朵波斯菊竞相绽放。“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他说。
卡热群众以前的居住条件很差,以致组名都与那段苦难记忆紧密相关。
“卡热,藏语意为‘坚固堡垒’。旧西藏,卡热的群众居住在悬崖上的洞穴里,为防御土匪,堡里仅有一扇门进出、一条路通达。”索朗多杰说,解放军赶跑土匪后,他们才走出土堡,在对岸的山腰上建起自己的家。
随着国家对边境地区的投入不断加大,卡热人又先后3次兴建或改建住房。2018年,巴卡村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正式启动,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每户群众都分到一套独家院落。
行走于卡热组,村旁的帕里河欢腾向前,房前的树叶五彩缤纷,古堡、老房、新房赫然相对,小康新村在夕阳和雪山掩映下熠熠生辉。
文章插图
这是楚鲁松杰乡楚松村的“四代房”(2018年9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采访人员 旦增尼玛曲珠 摄
深山苦,深山变,不仅仅体现在住房上。68岁的巴卡村群众谢朗多杰仍清晰地记得,1985年,30头牦牛、15匹马驮来建筑材料建起学校,那是当年楚鲁松杰的大事。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府城|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润富”之道
- 历史|云南有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与阆中平遥歙县并称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
- 涠洲岛|北海涠洲岛三天两夜的旅行实录(含具体出行路线,多图)
- 锅炉|年轻人爱泡的小众私汤,其实都是锅炉烧开水?
- 山西省|山西旅游首选,美不胜收,看看是你的家乡吗?
- 杭州|曾经一房难求、周末爆满的太子酒店,如今住客评价:很安静
- |和一毛不拔的人去旅游,是什么体验?过来人:总算花钱看清人品了
- 空间|深观察|高架下的空间,竟能安放我的乡愁
- 天池|长白山的天池到底有多美?
- 草海|四川广元最热闹的步行街,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外地游客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