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读明朝张岱《陶庵梦忆》一书,犹喜其中的《湖心亭看雪》一文 。
原文如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01此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
作者的笔触虽极淡,却写出了最浓的情愫 。
如果没有一定的笔力,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我认为很容易写得淡而无味,如白开水一般,完全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
但是张岱却用白描的手法,其笔墨精炼,文笔清新,且表现力极强 。
虽寥寥两百余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足以可见其文笔精湛神奇,出神入化,真正地堪称“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
其文能成为千古经典名篇,历来为文人所推崇,且经久不衰,也就不足为奇了 。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02每次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
虽然通篇都很清新淡雅,充满了纯净、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调,如一副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惊艳的感觉 。
且看文中作者用了“湖中人、鸟声俱绝”七个字加以概括、烘托,简洁得近乎吝啬 。用字虽少,却有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
还有“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作者简直把惜墨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 。虽寥寥数语,却把人与物交代的清清楚楚 。
我觉得他文中的描写,就好像在形容一个绝代佳人一样,正所谓“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 。彼时如此,则刚刚好 。
而且每每读来,都令我拍案叫绝 。古今文人惜字如金者,张岱乃为第一人 。其文学地位,至今也仍无人能及 。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03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 。
据史料记载,少时的张岱身处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衣食无忧,但晚年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 。他的人生如做过山车一般,从繁华到没落,真是恍然如梦,着实令人叹息 。
从张岱此文的文风来看,从繁华到潦倒,一定使其顿悟,使他觉得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终究是一场梦而已 。
唯有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才是人世所能触摸到的、最真实的幸福 。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04读罢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再加上知道了其平生经历,令我感触颇深,唏嘘不语 。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我也曾大胆猜测,正是张岱的人生从繁华到没落的戏剧性转变,才使他看破红尘 。同时,也促使其文风如此简洁清新,令人耳目一新,至今无人能与之媲美 。
正所谓文如其人,张岱的文风也许是他心灵的映照,也未为可知 。其文极其极简,其心彼时也一定简单且通透吧!
我不禁想起了现在的有些写作者,他们每每写文,唯恐自己不能用尽世间最华丽的词语 。
观其文,通篇都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完全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空洞乏味,庸俗不堪 。因此,整篇文字也就没有了它的灵魂 。
而且,感觉其表面好像不食烟火,其实无非是他们心里充满了对俗世极强的欲望,对名与利无尽地追逐 。
虽极力掩饰,但其文风已经暴露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明眼人一看便知,经不起任何推敲 。
当然,人活一世,自是各有各的活法,我们也不必求同 。自己的人生,终不过由自己做主而已,他人无权干涉,也无需质疑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