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瑶族人为捕鱼,戳穿耳膜脾脏增大50%

新华网曾在2018年公布了一组特别的照片,是摄影师Claudio Sieber在探访东南亚某处海岸时拍下的 。
照片当中的这些人几乎一生都在海上漂流,鲜少踏足陆地,是世界上最后的海洋游牧民族 。

巴瑶族人为捕鱼,戳穿耳膜脾脏增大50%

文章插图
新华网公布的巴瑶族照片
据悉,他们为了捕鱼曾自己戳穿耳膜,由于长期潜水脾脏还增大了50% 。可哪怕是这样,这些被称为海上传奇的巴瑶族人依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 。
神秘的巴瑶族人大部分人只听说过陆地上的游牧民族,比如蒙古族或者哈萨克族,但是却不知道,在蔚蓝的海上,也生活着一支海洋游牧民族,叫做巴瑶族 。
巴瑶族也称为海上吉普赛人或者巴乔人,他们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一带,以捕鱼、潜水为生 。
巴瑶族虽然占据着比较广阔的海域,但是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也不属于某个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成为了没有国籍、身份和归属的“三无人类” 。
巴瑶族人为捕鱼,戳穿耳膜脾脏增大50%

文章插图
巴瑶族活动的范围标注
不过代代生活在海上获得的经验,促使巴瑶族人得以维持生计 。
巴瑶族生活的那片海域是广大的珊瑚三角区,也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生活着蓝鲸、侏儒海马等珍稀生物 。
许多巴瑶族的小孩子在海中嬉戏的时候,还会遇见一些“小鲨鱼” 。这种对大部分人来说恐怖的生物,确是巴瑶族小孩子的乐子,他们会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拍打几下小鲨鱼,偶尔还会摆弄它们的尾巴 。
巴瑶族人为捕鱼,戳穿耳膜脾脏增大50%

文章插图
从小就与海洋生物亲密接触的巴瑶族小孩
当然,想拥有这种能够在海中来去自如的本领,是需要做出牺牲的 。
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摄影师詹姆斯·摩根造访这片神秘之地时,热心的巴瑶族人依姆朗·拉哈桑向他介绍了巴瑶族的传统 。
他说,“由于潜水是每日必需的活动,所以巴瑶族人在幼年时就会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 。尽管耳朵和鼻子会流血,以及身体的晕眩症状会使他们必需卧床休养一周,但从这以后,潜水的痛苦就不会再与他们相伴了 。”

巴瑶族人为捕鱼,戳穿耳膜脾脏增大50%

文章插图
为了潜水巴瑶族人会戳穿自己的鼓膜
许多人可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就能顺利地潜水了 。
这主要是因为水中的压强往往是大于耳内压强的,如果潜水的时间较长或者下潜的位置比较深,就会让人的鼓膜收缩,从而让人感觉到疼痛 。
因此,以捕鱼为生的巴瑶族人就果断选择了戳穿鼓膜,避免自己在潜水当中有不适的感觉 。但是这种行为,也会让他们在年龄增大后听力越来越差,毫不夸张地说,确实是“杀敌一千,自毁八百”了!
这时有人可能好奇,巴瑶族人到底生活在哪里,总不能终其一生都泡在海里吧?
巴瑶族人为捕鱼,戳穿耳膜脾脏增大50%

文章插图
正在海上漂游的巴瑶族人
许多巴瑶族人一生都会生活在一条小船上,船体长5米宽1.5米左右,上面有着他们的全部家当,堆得满满的 。
但是这一情况也随着周边国家政府的介入有所改变,如今不少巴瑶族人都在海岸边建起了“吊脚楼” 。常年在船上漂泊生活的他们,现在也搬到了屋子中居住 。
可不管住在哪儿,巴瑶族人海上游牧民族的特性都使他们轻松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对象 。
巴瑶族人为捕鱼,戳穿耳膜脾脏增大50%

文章插图
巴瑶族人在海岸边搭建的吊脚楼
毕竟长期生活在海上,而且每日多次潜水,是会让人的身体出现某些“进化”的 。
那么,海上的生活到底给巴瑶族人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呢?
海上生活的好处与坏处在海上生活可以24小时无间断看海景,享受与海洋生物们的亲密接触 。并且在长时间潜水的过程当中,巴瑶族人的身体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
由于人的肺活量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潜水捕鱼的时候还是要背着氧气瓶等装备,不然刚下水没几分钟就要上浮,根本无法完成潜水探测或者捕猎的工作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