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cfw东方财富网首页 dfcf( 二 )


1、创新药产业链公司 , 如尚未盈利的 , 但已有产品处于临床一二三期的 ,  1.1类新药;或CRO , CDMO 等;2.创新医疗器械公司 , 如医疗高值耗材、新生物材料的公司;3.基因检测类 , 如基因筛查;4.涉及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等新医疗经济模式的公司 。
这些企业先研究判断标的的发展阶段 , 是否适用PE、PS等传统估值方法 , 市场法的核心是对比 , 如无法对比 , 一般就用收益法 , 收益法的核心是折现 。
医药企业常采用的管线估值法 , 就是风险调整后的现金流折现法(DCF) 。采用管线估值法(Pipeline) , 对生物医药企业每个研究管线用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估值 , 最终把所有在研究进程中的管线的价值和现有产品估值相加 , 就能得到公司的总估值 。
美国医药公司常用基于成本的分析法、基于市场的分析法、 预期收益分析法、现金流折现法和实物期权模型五大类估值方法 , 最广泛使用的估值方法FCFF/DCF是目前最为公允的估值方法 。
在这个模型中 , 现金流假设则需要根据考虑对应患者情况 , 峰值市占率等多因素 , 采用研发管道现金流贴现模型进行计算 。
由于创新药项目处于不同阶段面临的失败率不一样 , 因此对于创新药项目 , 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税后贴现率反应风险的存在 。同时还考虑企业销售能力、临床研究水平、药政关系等影响药品销售额的变量 , 以及药品的临床试验成功率等因素 , 其中研发过程中的新药价值较难估算 , 因此还结合使用实物期权法 。
每个管线的市场空间、患者数量、治愈周期 , 相当于看互联网企业的日活、月活、注册用户量 , 是类似的道理 。拿到这个数据以后 , 我们还要考虑上市的成功概率 , 上市后的可增长空间 , 要对标美国哪些公司 , 和我们是不是处在一个阶段 。
估值之道——人的胜利
如果掌握所有估值模型就能赚钱 , 那天下的人都会把估值模型算的滚瓜烂熟 , 这是典型的学院派 。所以估值“术”的层面不是最重要的 。
巴菲特说现金流折现的准确估值 ,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分析师经常把EPS估计到几毛几分 , 具体股票的估值也是经常精确到分 , 显然这是一个“精确的错误” 。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 , 还是不投的好 。
估值就是毛估 , 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 。芒格也说过 , 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 。他看的是价值和成长空间 。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 , 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
而估值最根本的方法是彻底了解这家公司 。这家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 。所以投资最重要的是看人 , 看人就变成千人千面 。没有任何工具能够帮助分析 , 比如同样一个好的产品 , 在不同人手里 , 得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 , 同样的产品管线 , 换一个人管就不行;即使同样的人管 , 在不同的时期也不一样 。所以科创板企业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
尽管说 , 投资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 但不确定性太大 , 心里没底就没法做价值投资 , 投资在“道”层面的理念被全部推翻 。
反观现实 , 确实也有很多人成功了 , 尤其是很多天使和VC 。他们的“道”和“术”不是计算出来的 。所以徐小平等天使投资就很关注管理团队的人的方面 , 人决定了价值观 , 价值观决定了机制 , 机制决定一切 。
所以一切都是价值观、机制的胜利 , 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胜利 。这个很重要 , 任正非、马云不懂技术 , 但他们可以带来好的技术和好的管理 。
我们看到很多老科学家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 。实际上 , 不是他们的技术不好 , 很多时候是价值观和机制掣肘 , 导致做不起来或者做不大 。
不是滴滴还是今日头条 , 其创始人都是80后 , 科创板很多创始人也越来越多是80后 。
从年龄和阅历来看 , 80后老板的资源都处在鼎盛时期 。投资科创板 , 要上升到“道”的层面来看人的各个方面 , 包括年龄、性格等多个维度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