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课间十分钟”的话题屡屡冲上微博热搜 。据许多学生家长反映,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允许学生课间出教室,有的甚至不允许学生离开座位 , 上厕所则需要打报告 。这也引发了新的现象:学生开始“厕所社交” 。那么,厕所社交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了解看看吧 。
近来越来越多饱受“课堂圈养”的学生会借上厕所的名义逃离教室 , 有的孩子会在厕所里玩耍,有的则借这短短几分钟时间和别班好友见面聊天 。不知不觉中,厕所渐渐成了学生挣脱繁重课业,稍作喘息的休闲场所,也成了与同学维系亲密关系的社交场所 。然而向老师报告上厕所的次数是有限制的,“厕所社交”本质上还是目前“两点一线”课堂管束教育的外化表现 。
“厕所社交”现象一经社交平台发布就引起众多网友热议 , 不少网友纷纷同情:现在的小孩虽然享受着优越充足的教育资源,但童年生活远不如自己小时候快乐;剥夺学生的自由娱乐时光不就等于剥夺孩子的天性吗……一时间 , 网络上“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这场“自由”与“安全”的博弈中,学校该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尺度,又该看待“课间十分钟”?
实际上 , “厕所社交”现象的背后是“课堂圈养”模式的流行,而“课堂圈养”背后反映出的是学校管理层的失责与懒政 。除了教育问题 , 孩子的安全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切的话题 。当校园发生意外事故时,校方无疑是舆论与责任的中心,况且在校事故实际处理过程复杂 , 教育和管理之责难以明确 。怕孩子课间打闹出意外被追责 , 再加之教育竞争的风气愈演愈烈,老师家长都恨不得孩子天天埋头苦学,大多学校就选择采取直接限制学生课间外出活动这种既保险省事的方法 。但看似保障学生安全利益的规定背后是对孩子课余时间休息权利的侵犯、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阻碍 , 更是对青春美好年华的摧残 。
在北京一小学老师陈静婷看来 , 被限制出入教室后,对于逐渐需要更多私密空间的孩子而言,厕所成了另一个去处 。厕所社交出现后,甚至又出现了厕所社交的“VIP房”:越靠里的位置越好,因为空间更私密 。“从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上来讲,他们不希望大人过度地干预生活,希望有自己的私密小空间 。但教室就这么大的空间,跟别人说个悄悄话都能被听见 。”
不少人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新华社评论称,学校应当把立规定则的心思 , 更多地用在关爱学生、提升管理水平上,而不是牺牲孩子的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剥夺孩子到操场上跑跳的权利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寻梦高原红是什么梗
- 帅帅的大男孩是什么梗
- 香的嘞是什么意思
- 胡志明|越南第一大城市胡志明,放在中国是什么水平?
- 淑芬是什么梗
- DK是什么意思梗
- 杀我别用xx刀是什么梗
- Afk是什么意思缩写
- 公路闪电是什么梗
- tripower可变气门管理技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