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列传第八原文及翻译 商君列传( 二 )


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
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 。”
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 。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
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 。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 。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 。
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 。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 。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 。”
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 。
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 。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
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 。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 。”
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 。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 。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 。
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 。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
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 。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 。”
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 。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 。”
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 。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 。”
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
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 。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 。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 。
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 。
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 。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 。
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孝公说:“讲的好 。”
甘龙说:“不是这样 。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 。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
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 。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 。
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
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 。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 。”
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 。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 。
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孝公说:“讲的好 。”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