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由蜀入滇记!沿途惊讶地发现昭通的旅游资源其实是很好的( 四 )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南夷之君 , 西僰之长 , 常效贡职 , 不敢惰怠 。 ”张守节正义:“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 , 古僰国 。 ”段玉裁注:“接楗为郡有僰道县 , 即今四川叙州府治也 。 其人民曰僰 。 ”《王制》:“屏之远方 , 西方曰僰 , 东方曰寄 。 ”清陆次云《峒溪纤志·僰人》:“僰人号十二营长 , 猡鬼、猉狫言语不通 , 僰人为之传译 。 披毡衫 。 女吹篾 , 有凄楚声 。 六月二十四日祭天过岁 , 朔望日不乞火 。 性悍好斗 , 卢鹿同声 。 又好佛 , 手持数珠 。 善诵梵咒 , 有祷辄应 。 ”




盐津县人民政府二0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所立碑文显示:豆沙悬棺位于豆沙镇石门村南约300米对岸崖壁一天然洞穴内 。 推测年代为汉代 。 现存有棺木七具 , 横排放置 , 个别棺木已腐蚀 , 因距离较远 , 棺木材质及其它情况不明 。 从此处悬棺分布看 , 系横江流域古代民族的一支 。 该悬棺葬对研究古代民族的生产生活 。 丧葬风俗、迁徙等具有多方面的考古研究价值 。

元代李京撰写的《云南志略》云:行悬棺葬者 , 挂得愈高愈吉 , 以先坠者为吉 。 这应是僰人行悬棺葬的原因 。 悬棺置放的方法 , 学术界存在三种说法 , 一是垒土造山说 , 二是栈道说 , 三是垂吊说 。 第一种方法 , 工程量十分浩大 , 距地面几十米乃至上百米 , 这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口稀少的古代西南地区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说法 , 经过多年考证 , 在现场没有发现过联桩铺道的桩孔 , 因此可以排除 。 唯一可行的应是垂吊法 。 此次维修 , 在岩壁上发现绳索勒放的印痕 , “从山顶放绳索将棺木吊放置崖壁”的说法得到印证 。 由此 , 悬棺之谜可以揭开 。 僰人消失的原因是 , 明朝末年 , 由于明军对川滇少数民族的残酷镇压 , 人口相对较少的都掌蛮和僰人遭到大量屠杀 , 僰人为了避祸 , 便纷纷迁徙他乡 , 隐姓埋名 , 最终便消失了 。



回程路上 , 夕阳西下 , 残阳如血 。

抵达昭通的时候 , 月明星稀 。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原来就叫“乌蒙” , 乌蒙山是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 。 早在唐代 , 在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带活动着一个称为“乌蛮”的部落 , 到了十一世纪 , 它逐渐强大起来 , 号称“乌蒙部” 。 宋朝封这个部落的首领为“乌蒙王” 。 以后 , 历代封建王朝都在云南乌蒙王所在的地方设置“乌蒙路”、“乌蒙军民府”等治所 。 乌蒙山便因此而得名并以此沿用 。 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 在1935年4月经过了乌蒙山 , 毛主席在《七律·长征》这首诗中就曾写下“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光辉诗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