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散文的特点( 二 )


非虚构文学给散文带来了技术操作层面的冲击 。英美非虚构文学涵盖散文、回忆录、传记、纪实等文体,宽泛的中国散文范畴也包含这些文体 。非虚构文学尊重散文的真实性原则、作家的诚实原则,以及自我表现,与中国现当代散文观念一致 。但是,不同于现当代散文以情感体验连缀记忆片段的写法,非虚构文学吸纳采访与调查,线性叙述与细节、场景综合,对话及戏剧性,一般现在时的在场性等新闻和其他文体的写作手法 。近年来的文学期刊,有模糊文体边界的倾向,将散文、非虚构文学一起编排,写作上也难见差别 。比如《北京文学》杂志除了“散文”栏目,还采用“天下中文”“真情写作”等栏目名称,《收获》杂志也有“印刻专递”“河汉遥寄”等栏目 。
散文创作也在文体跨界中实现新的开拓,不只记叙、描绘个人的往日亲历,状写情感世界的丰富性,还采用调查采访、查阅文献材料等方式,或者用对话、场景呈现现场,或者融入合理想象进行艺术编织 。
当下的散文创作,在题材上不局限于个人生活经历,增强了现实性,空洞的抒情得到抑制和摈弃,融入更多的理性思辨,跨文体实验也得到了大胆尝试,篇幅容量极大地扩张,长篇散文创作蔚为壮观 。散文难以再被视为“小摆设”了 。
不过,散文的艺术规范是作家劳动与读者阅读共同达成的,散文的变革应致力于完善、深化散文的艺术表达,营造出纯正的“散文味” 。散文创作要有未来,创新是生命力 。需要警惕的是在创新的氛围下出现瓦解现当代散文基本艺术规则的倾向,比如破坏散文的“真实性”原则,这就等于动摇了散文文体的根基,将让读者对这个文体失去信心 。
散文终究还是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有别,即使是非虚构文学也申明散文具有某些不可逾越的文体特征,而缺少个性情感精神透视的文化历史属于学术专著,读者期待的仍然是从传统出发的散文精品,优秀的散文还需要建立在精神深度与艺术妥帖上 。
强化生命意蕴和哲学内核,在宁静的艺术氛围中传达出对天地、世界、人性的观察、感悟与思索
这些年来,伴随散文追求现实性、新题材、篇幅扩容和艺术创新的同时,也出现了肤浅表面、堆砌材料、表达焦虑等问题 。与虚构文学不同,散文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作为自我的精神产品,打动读者的不是求新、猎奇,而是内在的生命意蕴,即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诗意的准确把握 。写作时深切体验生活,是现代以来优秀散文的基因 。
体验有浅有深,从表层情感到深层哲学,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是基于世界观、价值观的 。散文的最高美学境界,应该在作家情感表现背后,有一致的生活理念,具有统一性的世界观、价值体系作为支撑 。某一篇散文有哲理性,揭示一个关于世界或人生的普遍性道理,这在散文中十分常见 。而创作主体在其全部作品中贯彻着一种哲学品格,以之对世界或人生加以统摄和表现,客观上要求作家有漫长时间的生活沉淀和自我精神建构 。
以生态散文为例,关于自然保护的散文数量可观,有不少的感悟,以文学的方式倡导生态文明 。不过,总体上看有些生态散文可能还过于沉溺在空洞抒情的层面上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何经典?就在于作家在对自我生活细节进行全方位展示过程中,贯穿着完整的生态主义理念 。梭罗以十几年独特的生活方式拥抱自然,批判习俗,凭借自我生命意志,成就了生态散文经典之作 。
当代散文也不乏具有生命意蕴与哲学内核的作品 。比如,史铁生《我与地坛》在景物描绘、精神臆想、隐喻表达背后,升华出一种超越现世苦难的终极情怀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借封闭的小山村,以几十篇作品描绘乡村生活,其中暗含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从某些回忆散文中读出伦理思想,从文化散文里读出历史背后的文化哲学逻辑 。好的散文作品,情感充沛而节制,理性思考始终在场,有着哲学沉思的气质,在宁静的艺术氛围中传达出作者对天地、世界、人性的观察、感悟与思索 。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1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