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长高”30厘米,“变胖”两倍多,若尔盖花湖“增肥”路

川观新闻采访人员 王代强
6年前就已卸下生态管护员岗位的哈么当周,至今仍保持每天绕着若尔盖湿地花湖区域骑行一圈的习惯。这样的方式,能让他找回儿时亲近自然的感觉。
11月22日一早,天气晴好。哈么当周穿上水靴,发动摩托车,从若尔盖县阿西镇下热尔村的家中出发,半个多小时后回到起点,虽已满身是汗,却十分过瘾,“以前走一圈只要几分钟,现在花湖长大了。”
泥炭|“长高”30厘米,“变胖”两倍多,若尔盖花湖“增肥”路
文章插图
若尔盖花湖。(顾海军 摄)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四川、青海和甘肃三省交界,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曾经,以花湖为代表的若尔盖湿地面积因全球变暖、人为活动等因素大幅缩减。
后来,通过一系列治理举措,湿地逐渐回归,生态逐渐向好。目前,花湖水位升高了30厘米,面积扩大了两倍多。
“水蓄起来了,草长起来了,黑颈鹤飞回来了,生态旅游发展起来了!”这样的变化,让自小生活在这片高原湿地的哈么当周,感到无比欣慰。变化的背后,是人们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深入践行。
瘦身:
上世纪70年代左右,牧民向湿地要粮,导致湿地大量萎缩退化
若尔盖花湖位于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热尔大坝上有3个相邻的海子,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是居中的一个。因湖泊及周边沼泽中两栖蓼呈团块状分布,在早春和深秋,蓼的花和红叶十分醒目,被称作“花湖”。
“曾经,整个若尔盖就是一个湖。”省林草局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顾海军说,古若尔盖湖所在的区域包括了今四川省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以及甘肃省玛曲县和碌曲县的部分地区。
在距今约4万年至2万年前,古若尔盖湖被黄河切开,湖底、盆底两边由于排水不畅,发育了大面积的沼泽,一些更低洼的区域则保留了湖泊景观,花湖便是这样形成的,是整个热尔大坝集中汇水区。
“小时候,花湖的面积要大得多。”1966年出生,自小就生活在花湖周边的哈么当周记得,儿时跟着父母放牧,只能沿着高高的山脊行走,因为下面全是水。放牧者不慎让牛羊掉进沼泽湖泊中,众人拖拉上岸的场景屡见不鲜。
不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大量的水湿沼泽逐渐消失或退化成半湿沼泽或干沼泽。而人为活动的影响,让这种退化进一步提速。
“小时候一到冬天,花湖中会结很厚的冰,长得很深的草被冻住。花湖周边都是水很深的沼泽,牛羊根本下不了脚。”哈么当周说,上世纪70年代左右,当地鼓励放牧,向湿地要粮,在花湖大规模开挖排涝渠,以便牛羊进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