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回眸百年望敦煌今昔( 四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这些历史照片也凝结成了一部敦煌的百年历史 。
三、穿越时空参悟文物摄影的真谛
1984年9月 , 我考进了敦煌文物研究所 。 报到当天 , 被分配到资料室摄影组学习摄影 。 从那时到现在 , 我一直在敦煌莫高窟从事文物摄影工作 , 现在回想起来 , 这是多么幸运 。 说起来 , 我拍照片尤其是文物题材照片的时间算是比较长了 。 但坦率地说 , 直到2000年 , 我才开始逐渐领会文物摄影的真谛 。 在此之前的十多年 , 我只是专注于摄影技术的精进 , 缺乏对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思考 。
多年来我还有一个爱好——收集与敦煌莫高窟有关的物件 。 由于职业的关系 , 我尤其痴迷与影像相关的东西 , 敦煌研究院早期的摄影档案卡片、底片袋、修相台等 , 我都收藏 , 不过最关注的还是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照片 。 我很早就有意识地收集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影像 。 在二三十年前 , 莫高窟历史照片的刊布还非常有限 , 我每看到一张没见过的老照片 , 就赶紧翻拍下来 。 那时候 , 出版物里的照片像素大多较差 , 有些被反复翻拍的照片基本上看不到细节 , 比如斯坦因拍摄的藏经洞外观那张 。 近十几年来 ,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 , 收藏于世界各地的敦煌及莫高窟的摄影档案被越来越多地公布出来 , 特别是国际敦煌项目上线后 , 一些极具价值的敦煌莫高窟的图像如同涓涓细流 , 在互联网上不断出现 。 就这样 , 经过十多年的时间 , 我逐渐收集了斯坦因、伯希和、吉川小一郎、奥登堡、华尔纳、陈万里、斯文·赫定、巴慎思、石璋如、罗寄梅、李约瑟、艾琳·文森特和约翰·文森特等人拍摄的敦煌和莫高窟的照片数千张 。
随着我的摄影藏品不断充实 , 我开始有条件系统地研究20世纪前期由斯坦因、努埃特、杜金、罗寄梅等人拍摄的莫高窟 。 这些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的照片 , 让我直观地了解到当时敦煌和莫高窟的面貌——那时的莫高窟一片荒芜破败 , 崖体坍塌 , 栈道毁坏 , 洞窟敞开 , 地上散落着壁画残片 , 甚至有许多洞窟被流沙淹埋 , 一些洞窟里砌起了灶台 , 盘起了火炕 , 成了人们的栖身之所 , 历经1000多年的神圣殿堂遭到了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 。
这些照片也使我对石窟的摄影表现有了新的认识 , 比如斯坦因在遗址场景中安排人物作为比例参照 , 努埃特对壁面的空间关系处理 , 罗寄梅富有文人意趣的洞窟空间营造……
随着对敦煌和莫高窟的认识逐渐深入 , 这些照片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拼凑聚会 , 还原出了一个原生态的、有别于当下的敦煌莫高窟 。 它既是时间的不断累加和演变 , 也是空间的不断变化更迭 , 它就像今天流行的AR、VR图像 , 在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 。 在这样的学习中 , 我想到了用“重摄”的方法来表现莫高窟“彼时与此时”的变迁 , 为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追溯直观的历史信息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