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四 )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颐和园后溪河
而形成这样美景的原因是因为,在后溪河,园林技师充分的利用了乡土植物的天然优势。颐和园园林科科长、高级工程师韩凌介绍,早在270余年前,建园之初,清代乾隆皇帝了解与利用北京气候和乡土植物,在后溪河一带种植了大量的乡土树木。韩凌说,后溪河沿岸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后溪河独特的北方秋季之美。后溪河为松槲混交林沿岸种植了大量阔叶树种,大部分树龄已超过50年,白蜡、银杏、朴树以及槭树等植物进入最佳观赏期时,红色、金色、黄绿色的落叶沿着河水潺潺流过石桥,红色的水杉倒影在湖面,具有浓郁的北方深秋静谧之美。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颐和园谐趣园洗秋轩
由颐和园东宫门入园,沿着万寿山东麓的林间小路蜿蜒而上,“两山一水”的景观展现在眼前。颐和园后溪河是昆明湖的延伸,与昆明湖主湖区相连,形成对万寿山的环抱,昆明湖水通过后溪河,最终汇入谐趣园。谐趣园则是北京另一处著名赏秋打卡地之一。
每年秋季,颐和园全园赏秋植物面积超过15万平米,清漪园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的植物景观特色。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颐和园谐趣园游客拍古装照
镇园之宝罕露相,秋叶最终归何处?
从景山到颐和园,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全国十佳科普使者”舒乃光的带领下参观的都是国内的植物,然而在北京植物园,北青报采访人员见到了这里的镇园之宝,祖籍非洲西南狭长近海沙漠的千岁兰。据北京植物园温室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成雅京介绍,千岁兰是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与海椰子、巨魔芋并称三大温室旗舰种。千岁兰一生只有两片叶,寿命最长的植株有2000岁。北京植物园生产温室内有两株超过30年苗龄的千岁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千岁兰。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北京植物园千岁兰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而在温室里,北青报采访人员也看到了千岁兰的幼苗,每一株幼苗都标明了种子的重量。巨成雅京介绍,北京植物园解决了千岁兰的播种、种植、移栽、繁殖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实现了千岁兰的展室种植和展示,让它能够充分的展现给游客。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北京植物园千岁兰幼株
生老病死,植物也要经历。秋天过后,那些曾经繁华过的落叶枯枝又将如何处理?此次“云游”的最后一站就是北京植物园绿色垃圾处理场。据北京植物园园林部高级工程师钟伟介绍,该处理场2011年建成试运营,2012年正式开始运营,当年是北京市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工程之一。该场每年可以处理18000立方米的绿色垃圾,产生4000余立方米的基质,可以用于城市绿化改良土壤、植物防寒覆盖、环境美化等工作。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