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三 )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北京动物园熊猫姊妹花
行为训练所使用的工具是目标棒和响板。目标棒是用来帮助动物完成指定动作,完成动作时按响板,给动物以食物奖励,让动物明白完成动作时才能吃到食物,从而在不用麻醉的情况下完成一系列的体检项目。
而在黑麂运动场,科普馆保护教育教师郭子婧介绍了黑麂宝宝的“身份证”,以及如何给他们做健康体检。同样的,饲养员也拿着目标棒和响片,此外还有一盘坚果零食。据饲养员介绍,他们每天会对黑麂宝宝进行早检查与晚检查,检查包括头部、皮毛、称重等。而那些给黑麂的零食也有门道。饲养员需要在训练过程中知道它们爱吃的零食,将来在驱虫等情况下会在它爱吃的零食里塞上药,让他们吃下去。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北京动物园黑麂
对于游客而言,到动物园的目的是观赏动物,他们很少知道在北京动物园还有一处“冷门”之地: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研究员崔多英博士一直关注北京鸳鸯的研究。
鸳鸯是北京罕见的迁徙鸟类,过去很少在北京驻留太久。为了研究鸳鸯,崔多英和同事们在北京动物园安装了专门为鸳鸯繁殖用的巢箱,在鸳鸯身上安装了追踪器。崔多英博士的追踪观察结果也证明了北京环境改善,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互不影响,和平共处。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北京动物园鸳鸯
秋色岂止红,多彩出何处?
一到秋天,人们就会想到香山红叶。而黄栌是香山红叶的真身,同时它也是植物染色材料的重要一员。黄栌除去大家非常熟悉的观赏价值,还具有染色功能。据北京香山公园的科普老师王雪涵介绍,自隋朝至明代,皇帝的龙袍并非是明黄色,而是柘黄色,这种颜色最初由柘木染成,而黄栌作为能染出相似颜色的染料,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因而其在古代拥有较高地位。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香山公园王雪涵在教授黄栌染
而后,王雪涵为网络观众演示了黄栌染色的简单制作流程。首先使用起到媒染剂作用的明矾水浸泡白布,第二步将白布捆扎出自己喜欢的纹样,随后使用晒干的黄栌枝、叶煮制染剂,待染剂完成后放入布料,浸煮20分钟后取出洗净,晒干,一条黄栌染手帕就完成了,秋色从此长留。
颐和园|深度|秋韵北京背后的公园科普
文章插图
香山公园游客纷纷拍红叶
除了香山红叶这一“老牌网红”,在颐和园也有一处新“网红”打卡地——后溪河,秋天的颜色有红、有黄、有绿等各种,每种颜色又有不同层次。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