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青海湖的“救命鱼”:3年吃掉7万吨,湟鱼后继无鱼?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海”,周长360km,湖面海拔为3260m,平均深度21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
文章插图
说了这么一大串数字,其实是给不熟悉的朋友有大致的印象,但是对于青海人来说,青海湖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尤其是对年纪较大的人来说。因为在三年饥荒时期,青海湖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而当时“救命的稻草”就是湖中的宝贝:湟鱼!湟鱼又叫做青海湖裸鲤。
文章插图
3年吃掉7万多吨
之所以说青海湖湟鱼是“救命的稻草”,是1960年到1962年,是青海人民最困难的三年,人们对青海湖进行大规模的捕捞。而湟鱼数量占湖中所有鱼类总量的95%以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这三年当中,湟鱼的捕捞量为7万多吨,而青海湖湟鱼的原始储量也就32万吨。
文章插图
湟鱼的“救命”作用的确贡献很大,但是在度过这三年之后,人们对湟鱼的捕捞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而当时很多捕上来的鱼却被白白浪费掉了,不是因为不去冷藏,而是数量太多根本来不及处理。到70年代末,年捕鱼量却不足600吨,渐渐地青海湖已经很难捕到鱼了。
文章插图
湟鱼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既然青海湖湟鱼的原始储量多达32万吨,以其极丰富的资源来说,也不至于在短期内消失殆尽。当然大量的捕捞行为是一个导火索,没有过度的捕捞,湟鱼也不会短期内减少那么多,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是导致湟鱼的锐减呢?
湟鱼本身的问题
大约在100万年前,青海湖才变成了一个内陆湖,而湟鱼就是从那时起开始进化的,这32万吨资源的确来之不易,也是其特有的鱼种。基于高海拔的气候条件,青海湖的水常年寒冷,所以水中的湟鱼生长非常缓慢。
文章插图
一般情况下,一条湟鱼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到半斤,而一斤重的湟鱼有可能需要至少十年才能长到,因此湟鱼数量的锐减,在短时间内几乎不能可能恢复。另外就是鱼体大小规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一斤多甚至更大的都常见,但到了80年代连半斤的都少见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府城|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润富”之道
- 历史|云南有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与阆中平遥歙县并称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
- 涠洲岛|北海涠洲岛三天两夜的旅行实录(含具体出行路线,多图)
- 锅炉|年轻人爱泡的小众私汤,其实都是锅炉烧开水?
- 山西省|山西旅游首选,美不胜收,看看是你的家乡吗?
- 杭州|曾经一房难求、周末爆满的太子酒店,如今住客评价:很安静
- |和一毛不拔的人去旅游,是什么体验?过来人:总算花钱看清人品了
- 空间|深观察|高架下的空间,竟能安放我的乡愁
- 天池|长白山的天池到底有多美?
- 草海|四川广元最热闹的步行街,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外地游客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