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三 )


《虚假的你》剧照 。
对于这42亿人来说 , 观看社交媒体上的生活 , 早已成为了日常 。 无论是Instagram还是小红书 , 旅游、美食、时尚等标签下都有着铺天盖地的内容 。 这已经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深度绑定了 。
《事实和数字》中提到 , 中国人每天上网5小时22分钟 , 意味着平均每天会花超过六分之一的时间在网络上 。 其中 , 以分享生活为主要卖点的小红书等社交媒体 , 早已经成为了生活方式 , 尤其是新兴城市生活方式的代表 。
可以说 , 社交媒体时代 , 某种程度上 , Instagram或者小红书 , 就是所有生活方式杂志的集合体 。
每一个人都是行走的“种草机器”
《孤独星球》们的退败 , 背后也是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机制的精英化 , 遭遇社交媒体内容民主化风潮的必然结果 。
今年年初开播的美剧《风骚女子》就讲述了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杂志是如何诞生并运转的 。 1970年代的洛杉矶 , 以Joyce为首的一帮文化精英创办了史上第一本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成人杂志 。 虽然题材有些剑走偏锋 , 但《风骚女子》的确展示了一本杂志的运转及内容生产流程:从拟定刊物名称到每一次专题 , 无不是整个杂志社人员一同参与 。
《风骚女子》剧照 。
经典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更是一代人的时尚启蒙 。 在职场斗争与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之外 , 电影更是描绘了人们想象的时尚杂志社的一体两面 , 一面是光鲜亮丽的时装设计 , 一面是权力与欲望的沟壑与交锋 。
被仰望与被观看的杂志们 , 遵循着一套固有的精英化生产机制 , 曾叱咤风云 。 时尚有《VOGUE》、新闻有《时代》、文学有《巴黎评论》 , 可谓三百六十行 , 行行出状元 。
《穿普拉达的女王》剧照 。
社交媒体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 。 它号召人们分享自己的生活 , 事无巨细地展现每个人所见、所想的一切 。 美国心理学家简·M.腾和W.基斯·坎贝尔曾在共同著作《自恋时代》中打趣地写道:“任何人只要手中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 就可以搞出点名声来 。 ”
《自恋时代:现代人 , 你为何这么爱自己?》
[美
简·M.腾格 / W.基斯·坎贝尔 著 , 付金涛 译
后浪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2017-9
这在追求短平快的社交网络2.0时代变得更为容易 。 凭借着快速、更具个人化的特点 , 社交媒体的内容在速食的时代中更容易传播 。 而当不同的内容生产机制发生矛盾时 , 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
人们可以在豆瓣上写书评、在小红书上写攻略给网友们种草或是拔草 , 还可以借着网红风潮 , 过一把KOL的瘾 。 半个世纪前 ,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早已预言:“在未来 ,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名15分钟 。 ”半个世纪后 , 这一预言越发接近现实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