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以新文科建设为支点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师生问道躬行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邢婷 通讯员 蒋涛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18日 05 版)
一连好几个春节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青年教师卢国华都是在山东各地乡村度过 。
在这所学院 , “把课堂搬到田野里 ,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已不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
创新立体化传播 , 让乡村文化不再沉默
【文化|以新文科建设为支点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师生问道躬行】进入10月 , 又逢济南市莱芜区房干村的旅游黄金月 , 村支部书记韩汝水如同刚加了力的陀螺 , 忙成一团风 。 他每天上午都习惯性地到村史馆转一圈 , 看看馆内游客的情况 。
“以前 , 来参观的游客能在这里看20分钟就不错了 , 自从有了专业解说员 , 游客们现在没有1个小时是出不来的 。 ”韩汝水笑言 。
作为全市重点建设的村史馆 , 曾一度遭遇“人才荒”的尴尬 。 “特别是场馆解说、口述影像制作、新媒体传播人才 , 镇上也为我们馆配备了解说员 , 但是一个人负责几个馆 , 无法满足散客和小团队的解说需求 。 ”韩汝水回忆 。
带来改变的正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师生 。 他们发挥专业优势 , 不仅为这里打造了一支志愿解说队伍 , 还利用新媒体 , 为解说好的语音作品制作二维码 , 供游客随来随听 , 随听随走 。
不仅如此 , 卢国华带领学生为村史馆提供了近40名村民的口述影像纪录片 , 还通过VR等新技术 , 结合智慧旅游 , 为村里建起“数字博物馆” , 做专题网站 , 撰写房干村史、图像志等 , 帮助房干村建起立体化文化传播体系 。
2016年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提出以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 , 关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 , 在服务农村经济产业发展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 , 得到莱芜市(现济南市莱芜区)政府的支持 。 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 选择房干村和“一线五村”(齐长城沿线五个村 , 包括逯家岭、卧云铺、上法山、中法山和下法山五村)为试点 , 进行乡村文化调研 。
调研中 , 更多沉重的事实摆在年轻师生们面前:伴随一些传统村落的凋敝甚至自然消亡 , 对村民生活有重大意义的节日民俗、祭祀礼仪正面临失传 , 很多乡村的村史几乎一片空白 。
“我们先后安排了近20名教师 , 带领近百名同学全面深入乡村 。 ”该校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刘绍芹介绍 , 文化传播学院最终拟定了以“八个一工程”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传播实践服务 , 即通过“一书、一图、一影、一音、一展、一网、一号、一库”等项目建设 , 帮助村庄建立立体化文化传播体系 。
近4年来 , 文化传播学院师生通过“齐鲁文脉”等自建微信公众号 , 发表融媒文稿上百篇 , 创作文化纪录片100余部 , 将莱芜中元节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有力扩大了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