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米怎么换算成亩 亩换算平方米

九月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藏酋猴家族接连迎来新的成员 。这群藏酋猴出没的桐木村是詹建莹工作的地方,也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腹地 。在公园宣教馆当讲解员的詹建莹几乎每天和动物朝夕相处 。
小詹的家在15公里外的坳头村 。虽然只有15公里的距离,但同处大山深处的国家公园腹地,山路蜿蜒,从桐木村到坳头村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 。坳头村全村100多户村民大多以种植茶树为生,詹家也不例外 。
坳头人的生活离不开大山,过去人们修盖房屋,烧火做饭,日常生计靠的都是山里的木材,但是成立保护区以后,林木不允许随意砍伐,生命力强、生长周期较短的毛竹取而代之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对于生态保护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村民们早已习惯 。他们日复一日地种茶卖茶,自己喝的却通常是茶梗 。
方舟家的茶厂已经经营了四十来年,他的母亲游玉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
手工制茶一般在春季采茶季节完成,但这几天,母子俩受邀参加了一档电视节目的录制,通过镜头展示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工序,这也引起了茶厂实习生的兴趣 。
武夷山的制茶传统发于商周,始于唐,兴于宋元,茶文化在一代代茶人的传承中延续至今 。21世纪初,武夷山的岩茶和红茶迎来它的鼎盛时期,直至今日,茶产业已经成为大多数当地村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方舟家的茶园面积越来越大,在母亲的召唤下,他结束了在英国的学业,回到家乡打理家族茶厂 。
就在他回国的2016年当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中间过渡地带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21年,横跨福建、江西两省,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与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正式成为5个首批国家公园 。
武夷山拥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国家公园将园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保护区原则上只对科学研究、考察、监测等活动进行开放,禁止其他人为活动 。一般控制区则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 。
武夷山国家公园里的村庄全部都在一般控制区内,但除了有三千多世代生活在此的原住民外,还有很多人虽然住在园区外,但他们赖以生存的茶园、山林被划分到了园区里面 。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 唐小平:武夷山(国家公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多,划在国家公园里面的人不是太多,但是周边和武夷山相关的生产生活的人挺多 。老百姓在那个地方主要是生产生活,他要追求他的经济产出,日子越过越好,那么就是需要有一些经营活动、开发活动,往往这种开发强度大了以后,就反过来影响生态的保护 。
从开始试点到正式成立,直至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7年,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有没有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呢?他们和国家公园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伍珍文今年35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省工作,五年前回到坳头村,租下村里的这栋老礼堂,开办自己的茶叶工厂 。小伍家的茶山有40亩,每年采摘的2000斤茶青可以制作400斤左右的成品茶 。为了增加产量,他每年都会从村民那里收购茶青 。
小伍说这几年坳头村的茶青供不应求,除了武夷山本地的茶商,还有很多人特意从外省赶来收购 。但就在去年,有一户人家的茶青却怎么也卖不出去,在坳头村,这样的事情十分罕见,也并不光彩 。多方打听后我们得知,茶青被拒收的原因是这户人家在种植茶树的过程中使用了化肥 。
实际上,国家公园的管理规定内并没有对化肥的使用做出禁令,但在坳头村,种茶树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的传统由来已久,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委,我们找到了同样在村里开办茶厂的郑永明 。
郑永明告诉我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坳头村依靠毛竹产业曾经一度富甲一方,村里大大小小的加工厂不下十家 。但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这些工厂陆续搬离,村民们也纷纷外出打工 。这让他的父亲十分苦恼,为了谋求村里的出路,郑成根外出考察了很多地方,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当时还并不景气,但在村里由来已久的茶产业 。郑成根希望把茶树种好,于是经常邀请专家来到村里 。
坳头村村民 郑永明:(专家)到我们的产区,说这个生态环境好,茶叶好,你们要爱护好,土壤要爱护好,不能用除草剂 。土壤破坏以后,连续十年二十年,多少年都不会恢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