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远乡间有座“城堡”:仿北京翰林院,用18年建造,充满了神秘感( 二 )




因为之前已经来过清远石角的马头石村 , 珊珊三丫头已是熟门熟路了 , 从广州到清远石角马头石村的行程非常顺利 , 只花了一个多小时 。 进入村子 , 依然见到道路两边是大片的农田 , 可惜此时稻谷已经收割完了 , 否则在金黄色的稻田间看这座古老的九厅十八井建筑 , 那该是多么美啊 。 沿着乡村道路走近那座被高高围墙围起来的“九厅十八井”建筑时 , 珊珊三丫头感觉到与从前不一样了 , 进入建筑前的杂草不见了 , 铺成一条水泥路直达大门 。 走近 , 整座建筑周边的杂物也被清理了 , 还看到建筑边上搭着的架子 , 显然这里正在修整维护中 , 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 如此有价值的古建筑 , 如果任其自生自灭 , 多可惜啊!

进入“九厅十八井”建筑前 , 珊珊三丫头绕着四周高高的围墙走了一圈 , 能见到高高围墙上不规则地分布着枪眼、炮眼、观察孔 , 我用手抚摸了一下围墙的墙体 , 是用多种材料混合建筑的墙 , 细看一下 , 大概有蚬壳灰、沙子、黄泥、石灰、黄糖、糯米粉……等等的材料 , 给人感觉很坚固 , 这明显是“抵御外敌”所设计的 , 目的是为了里面居民能安居乐业 。 眼前高高耸立的围墙 , 仿佛就是“城堡” , 也增添了这座“城堡”的神秘感 , 让人会好奇高墙之内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绕过围墙 , 我便来到“九厅十八井”建筑的大门 , 发现除了原来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之外 , 还增加了许多关于这座建筑历史的文字介绍 , 这些介绍解开了珊珊三丫头心中对这座建筑的疑惑 。


第一 , 这座“城堡”始建于1797年 , 创建者是村民钟声亮 , 传说钟声亮父亲分家时 , 考虑兄弟间经济情况 , 给了钟声亮一头小黄牛 , 给了他弟弟一头大水牛 , 钟声亮没有计较 , 悉心照看小黄牛 , 有一天钟声亮外出放牛 , 小黄牛用牛角将一段田埂推倒 , 结果露出一大堆白银 , 从此钟声亮成为富甲一方富豪 , 后来就想建筑一处住宅供子孙一起居住 , 就是这座“九厅十八井” 。

第二 , 这座“城堡”的设计类似北京翰林院 , 是因为钟声亮的长子钟应魁勤奋好学 , 被钦点七品京官“铨选巡政厅” , 钟应魁得知父亲要修筑房子的消息后 , 就悄悄托人仿画了一张北京翰林院的建筑式样图纸 , 带回家乡依照修筑 , 用了18年的时间 , 仿照翰林院设计 , 把“九厅十八井”修筑完成 , 钟氏父子准备迁入居住的时候 , 才想起自己并无翰林院学士的功名 , 不能居住这样规模和式样的建筑 。 当钟应魁将这个疑难求之于在北京为官的潮州兄弟翰林学士钟鹏飞时 , 钟鹏飞欣然同意以他名义“入伙”(搬居) , 并亲笔题写了“翰林院”三字牌匾 , 悬于正门头厅的雕花屏风上 , 有了“翰林院”牌匾的荫护 , 当地的地方官吏就无法干涉 , 钟氏父子终于顺利住进了“九厅十八井”了 , 只可惜这块牌匾经历了岁月 , 没有保存下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