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孙小荣:“民宿集聚区”,一个新物种的诞生

从“业态分支”走向“独立产业” , 从“依附景区”走向“自成体系” , 从“住宿空间”走向“场景平台” , 从“零散式分布”走向“集聚化组团”民宿成为驱动中国旅游 , 尤其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 , 亦不可抑制的活力 。
诗人余秀华有一句成名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 用这句诗来形容当下游客对民宿的追捧 , 实不为过 , 因住民宿而选择出游 , 已经成为一种旅游体验消费新诉求 。 民宿消费也让这句诗 , 不再是一句诗意的想象 , 而是一种现实的追寻 。
毋庸置疑 , 旅游民宿已经成为“景区之外”最主要的产业形态 , 从依附于景区的配套要素和一种住宿业态 , 逐渐摆脱对旅游景区这个“母体”的依赖 , 独立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 以住宿体验为核心吸引的旅游民宿 , 已经成为新型旅游度假吸引物 。
作为住宿业之一种 , 民宿在中国大陆的兴起 , 掐指算来也就十余年的时间 。 这十余年恰是中国旅游经历从大众观光向大众休闲度假的转变 , 休闲度假多元化消费需求和市场结构分层 , 快速在旅游领域掀起一场“住宿革命” , 非标类住宿 , 尤其是乡村民宿以野蛮成长之势遍布城乡 , 成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 提振旅游消费经济的一股最具活力的力量 。
时至今日 , 已占据中国旅游消费大半壁江山的乡村旅游 , 尤其是那些缺少优质山水和古村落等资源依托而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地 , 如果没有乡村民宿的驱动 , 就缺少了最核心的吸引物和消费转换 。
在民宿发展热和消费热的浪潮冲击下 , 如果景区周边缺少民宿供给 , 就连传统品牌景区都有可能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 , 输掉可资营销的话语权和底气 , 以及将“流量”变为“留量” , 将“打卡”变为“刷卡”的机会 。
民宿 , 曾经也是依附于旅游景区这个“母体”而存在的 , 景区的引流、分流 , 使得景区周边的乡村有了发展民宿经济的可能 , 曾经简单、粗放的农家乐、渔家乐等业态 , 升级为具有高品质场景 , 能提供高品质服务的乡村民宿 。
随着民宿越来越深受市场追捧 , 大致有以下几股力量涌入民宿开发:
一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改造 。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推动下 , 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乡村改造运动 , 各地都通过政府直接扶持或经由具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开发 , 打造了一大批美丽乡村的“样板间”和“观摩点” , 乡村民宿是最重要的标配景观 , 是看得见的“政绩观” 。 这些民宿往往重建设 , 不重运营 。
二是“乡村旅游”兴起下的民宿开发 。 旅游消费热引起各方社会资本的关注 , 很多旅游、房地产、互联网等企业投资开发乡村旅游 , 其中民宿成为可以立竿见影形成乡村景观 , 实现消费转化的主要业态 。 大资本介入甚至形成整村搞改造 , 全村建民宿 , 地产化建设 , 品牌化扩展 , 规模化发展的态势 , 导致“民宿”已经不姓“民” , 没有“民”只有“宿”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