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从粗放种植到精耕细作 非洲村庄的十年之变( 二 )
非洲的农技推广官
2012年 , 在当地一个叫“千里马”的村庄 , 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这里建成 , 正式开始投入工作 。 这个示范中心的任务 , 是筛选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 , 并进行推广 。
几乎在第一时间 , 当时30岁的阿德里安·巴尔塔萨·鲁维耶马穆就参加了示范中心提供的技术培训 。 起初甚至谈不上踊跃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他是被他所在地区的农业官员派遣的 。
技术培训最短的要持续两周以上 , 最长的达到数个月 。 在第一次培训结束后 , 阿德里安·巴尔塔萨·鲁维耶马穆就喜欢上那里的培训内容 。
“中国学者教给我们的技术 , 很多都是我们很容易就能使用的 , 比如如何选用新的种子 , 比如使用有机肥 , 而不是化肥 , 再比如密植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阿德里安·巴尔塔萨·鲁维耶马穆的家 , 是一个4口之家 , 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孩子 。 农业 , 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生活来源 , 不仅为一家4口提供了食物 , 卖出去的粮食 , 也换来了其他的生活必需品 。 “对我们来说 , 增产 , 就意味着家庭境况的改善 。 ”
位于瓦辛巴村的维罗妮卡·卢加诺 , 参加培训班的原因更简单一点儿 , 维罗妮卡·卢加诺是一位农业专业的学生 , 2014年 , 从学校毕业后 , 她加入了培训班 , 学习这些与学校里截然不同的知识 。 “在坦桑尼亚 , 许许多多的农民 , 都还在用粗放的方法种田 , 尽管农业是人们主要的收入来源 , 但缺乏相应的技术 , 使得农业的收益非常低 。 ”维罗妮卡·卢加诺告诉采访人员 , “我希望家乡的农民 , 能够用最低的成本 , 获得最大的产量和质量提升 。 ”
玉米是瓦辛巴村村民们种植的主要作物 , 过去许多年中 , 村民们开垦荒原 , 几乎很少管理 。 维罗妮卡·卢加诺告诉采访人员 , 在当地 , 1英亩玉米 , 基本上只能收获3-4袋 , “那时候 , 人们认为这是正常的 , 没有人去了解 , 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同样面积的玉米产量 , 可以轻松超过这里10倍以上 。 我想做的 , 就是让我们的农民 , 真正学到一些增产的技术 。 ”
文章图片
村民玉米地间作 。 受访者供图
收成让当地人震惊了
对于维罗妮卡·卢加诺来说 , 中国的技术总是非常具体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在培训中 , 她学到了一整套简单可行的技术 。
“首先是翻耕 , 播种之前先进行深耕 。 其次是种子 , 选择更适应干旱环境的品种 , 是增收的必要基础 。 再次 , 播种时 , 每个孔播两粒种子 , 孔之间的株距、行距也有非常具体的要求……”维罗妮卡·卢加诺告诉采访人员 , 在当地 , 从来没有人想过 , 种地还可以有这么精细的流程 , “在过去 , 人们把种子随意地撒到地里就不管了 , 非常稀疏 , 如果碰到干旱 , 发芽率不高 , 长成的就更少了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北门索道|金佛山北门索道今起停运维保,近期游玩注意从西门索道上山!
- 成都|从新疆库车到大同,探访3000公里的石窟走廊,这些世界遗产蔚为壮观
- 小镇|从大境门到“雪如意”|太子城冰雪小镇
- 稻城|满先生爱情故事09: 从此阡陌多暖春。
- 金坤农业观光园|河北宣化:冬日里来杏花艳
- 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中有座大山鲜为人知,山体呈红白两色,还出产玛瑙
- 福绿寿|从小年闹到年初六 传统遇新潮,乌镇中国年有点不一样
- 遗址|从大境门到“雪如意”|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雪落宫墙” 辉映古今
- 售卖员|一个5A级景区的“无废试验”
- 摩天轮|魔都又添新摩天轮!明天开放!从48米高空俯瞰负88米的深坑,心动!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