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村|云南石林:石头会说话的糯黑村

中国网11月15日讯 古老的村子里,四处都是石头砌成的房子,一群神秘的撒尼人世代居住在这里。神奇的彝族“石头寨”糯黑村依山傍水、风月无边,至今依然保留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
石头组成的神秘村寨
糯黑石头寨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石头寨位于云南昆明市石林县东部,隶属于圭山镇糯黑村委会,全村有395户1480人,其中彝族撒尼人占99.8%。
糯黑村附近多为石山,地下石材资源十分丰富,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拿来建筑民居。人们依照石头纹理将石材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板条和石块做建筑材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石板房。这种房子多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各三间,梁、柱、椽、楼均为木料,山墙、背墙和围墙用石块垒砌,地板和屋面用薄石板铺成,村中的道路是自然生成的石板路。村民祖祖辈辈就地取材,创造了三间两耳的传统石板房样式,石头墙、石板路、石板广场、石磨、石碾、石台,堆砌成了石头的世界,石头寨的美誉由此而来。
虽说是石头寨,村名中却没有石头。村中老人口口相传,很久以前,村中水塘周围的山上丛林茂密、古木参天,水塘四季不涸、清澈见底,塘边百花争艳、摇曳多姿,飞禽走兽遍布山林,猴子经常到塘子里戏水,由此得名“糯黑”。糯是彝语,译为“猴子”,黑译为“水塘”,糯黑意为“猴子戏水的塘子”。
独特的撒尼文化
糯黑彝族撒尼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东南部方言撒尼土语。文字使用古彝文,古彝文史称“爨文”“倮倮文”“撒尼文”“毕摩文”等,是一种表音又表义的文字。撒尼彝文共计3000字左右,经常使用的有1200余字。村内男女老少习惯使用彝语交流,也能用汉语沟通。
糯黑村保留着传统的撒尼饮食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就餐时的礼俗和食品的制作方式。撒尼人吃饭时,长辈和男性坐上席,按照年龄大小依次排列。撒尼人有让菜的习俗,自己夹菜时节奏不能太快,否则会被人笑话。饭饱后筷子要放在碗上,切记把碗倒置。碗底座朝上表示饭菜不好,没有吃饱,主人家见状会不高兴。
法国传教士保罗·维亚尔一百多年前在糯黑村时,曾记录他在彝家就餐的所见所闻:“渐渐地碗空了,主人又添上米饭,也同样地殷勤。如果你过于客气、推让太多,他们会把你逼到屋角。妻子、女儿、儿子更纯朴,他们或是自己添饭,或是为别人添饭。最后开始吃菜,又是一番客套,话也多了起来。我顾不上客气太多,开始吃喝。吃饱喝足之后,起身离席,等他们收拾好餐具……他们的饭食中米饭和奶并不常见,日常饮食主要由荞麦、玉米、燕麦、少量辣椒、蚕豆和一些野生植物的根茎构成。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酒和烟斗。他们的菜肴既不精细,花样也不多,但数量很多。”保罗·维亚尔用他的语言记录下百年前热情好客的村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存照。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