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
经济学说【孔子简介英文 孔子简介】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 。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他说:“见利思义 。”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 。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 。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 。在他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 。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 。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 。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 。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 。而民众若不富足,国君就不会富足 。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 。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 。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 。与其不逊也,宁固 。”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 。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
文章插图
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那么出名
- 史努比童装品牌简介是什么
- 黄峥的个人简介 黄峥
- 形容孔子的词语
- ET是啥
- 蔬菜可以真空包装吗
- 爆米花的英文是什么
- 甲午战争超短简介
-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高清大图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作品简介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哪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