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臊面隧道显微镜STM技术是 IBM 1980年代发明的,国内公众最早流传的一张神奇的照片,大概要数1993年,IBM公司Almaden研究中心的D. M. Eigler等人在铜的表面构建了一个由48个铁原子组成的环“量子围栏” 。
文章插图
中科大是国内最早开展、也最大规模开展STM研究的科研单位 。中科大两届校长朱清时、侯建国院士都是这个实验室的最顶尖的研究人才,也是打下了中科大量子研究、纳米研究的庞大基础 。
可以说,STM的研究一直是中科大的支柱型单位,依托于STM研究,诞生了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
文章插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团队《Science》
然而,一转眼30年过去了,在中国几乎全部最顶尖的人才聚焦、最顶尖的科研单位集中的领域,为何其最基本的高精度STM设备仍需大批量进口呢?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前院长白春礼院士也是从事STM研究的 。所以,为何我们在量子领域长达30年时间里一直领先全球,为何至今高端的STM系统大批量依赖进口?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1997年院士选举:中科大纳米研究对中国科研体系的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的进口超纯水实际上,在北京大学发表的论文中,不仅全部实验是用德国进口设备完成的,其STM照片也是进口软件;而其论文使用的量子计算软件VASP也是进口的;甚至其超纯水都是进口Sigma的 。
文章插图
超纯水都是进口Sigma的
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责备我们的科研人员大量进口设备、仪器、软件、化学原料,因为我们的体系并没有加强自主需求、自主供应的概念 。
而“单一采购来源论证”成了突破进口限制的百试不爽的通行令 。
文章插图
论文使用的量子计算软件VASP也是进口的
结语我一般极少谈中国科研论文,因为我不能够忽视这些论文背后的故事 。
这篇刚刚发表的北大的《Science》只不过是重复、并扩大了冷冻电镜刷的故事--当然我并非批评这样的论文水平不高,也并非批判这篇论文的科研工作者,而是从这篇论文里看到国家科技发展的大问题、以及国家的技术缺失仍然可能在放大 。
我早先撰文指出各种冷冻电镜、冰刻机的故事,他们毫无例外的都与本文所述的STM具有同样的价值判断 。当然,我的价值判断是基于中国的需求、基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底层需求 。
然而,我们的科技繁荣的背后,又有多少被忽视的底层的重大缺陷和缺失呢?
然而,我们又有多少科技人员意识到这些国家需求和国家问题呢?
然而,我们又何时才能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呢?
西湖大学"冰刻"又国际领先了吗?也许只是另一个冷冻电镜的故事
文章插图
参考资料http://www.lab.pku.edu.cn/zbcg/dylyxxgs/mzbgs2018/307372.htm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92381151960744479/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96128585031598600/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vjvjv21是什么手机
- 豆腐是什么做的需要哪些设备
- 组织机构代码证是什么
- 狐假虎威里的狐狸是什么样的
- 大明王朝1566被禁原因是什么
- 企鹅号是什么意思
- 芽庄旅游注意事项是什么
- 椒盐猪蹄做法是什么
- oa是什么的简称 oa是什么意思
- et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