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怎么读姓氏 殳怎么读( 四 )


殳怎么读姓氏 殳怎么读

文章插图
“曾侯戉阝之用殳”线描图
甲骨文中,“殳”字左上部是一个长柄大头似的器具,右下部是一只手,会意正在使用这种器具 。其字取象,最初可能源于天然的木头疙瘩 。
远古先民为了防御野兽侵袭,或者狩猎需要,常常棍不离身,后来又在木棍的一端绑上尖骨或重石,以增强杀伤力,这就是“殳”的雏形 。
殳怎么读姓氏 殳怎么读

文章插图
“殳”字的演变
青铜器发明之后,人们就在柄端安有青铜殳头,称为“首”,用来砸击和刺杀 。在柄尾安装一个细长的铜帽,称为“鐏”,起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可以使柄尾直接插地竖置 。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车战盛行,青铜和铁制的殳,成为了当时极其重要的实战兵器,其威力在战斗中十分巨大 。
到了汉代,随着车战的消亡和长兵器的缩短,殳已不在“五兵”之列 。如《谷梁传?鲁庄公二十五年》晋范宁注:“五兵,矛、戟、钺、弓矢 。”《汉书?吾丘寿王传》颜师古注曰: “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
殳怎么读姓氏 殳怎么读

文章插图
锐殳
但是,出于对这种古老兵器的崇拜,殳又被作为祭祀或庆典时仪仗之用,而负责率领“殳”仪仗队的官员,便以“殳”作为姓氏,今殳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 。
春秋时代的文献中常提到“殳” 。《诗经?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
这是一首流行于卫宣公时期的民歌,卫宣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18~700年,说明殳的出现,可以早到春秋前期的公元前八世纪末叶 。
这首诗的大意是讲一位女子因思念自己的丈夫常年在外,而无心梳妆打扮自己 。上文所引两句,是说她夸自己的丈夫长得高大威猛,是国家的俊杰,经常“执殳为王前驱”,拿着殳为国王出行开路,威风得很 。
“殳”在晋方言中是什么意思据一些考古专家统计,我国已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殳(三棱矛),最多不过十余件,相比于其他兵器来说,其出土数量实在太少了 。
殳怎么读姓氏 殳怎么读

文章插图
青铜殳首
这究竟是何问题?其实,《诗经?卫风?伯兮》这首诗已经给了很好的解释了 。
正如诗中所说,这种兵器主要是王公侯伯的近卫所执,非一般兵士所能持,加之周、楚大墓发掘不多,故殳出土甚少 。
虽然殳这种兵器早就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了,且不为世人所知,但“殳”作为一个口头常用语,数千年来,一直保留于晋方言中,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
在今天的晋方言中,“殳”是一个极其常用动词,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其主要意思是“摔打” 。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殳字还可以表达出其他一些意思,如击打、杀死、投掷等,进而引申出“历练、锻炼”等意思 。
殳怎么读姓氏 殳怎么读

文章插图
许慎《说文解字》
这与东汉许慎《说文》中对“殳”解释有一定的关联性 。
《说文》:“殳,以杸殊人也 。”是说车兵在战斗中,发现某物或人要撞击兵车,就用殳将其阻挡,或推开,或直接杀死 。
杸,读作shū(音同“书”),是殳字的异写 。《说文》解释为“军中士所持殳也”,许慎似乎是把“殳”理解为动词,“杸”才是名词 。
在今天,两个山西人吵架急了眼,往往会说:“你别招惹我啊,小心一刮殳死你 。”就是给你一个耳刮的意思 。
殳怎么读姓氏 殳怎么读

文章插图
青铜殳首
由此,在晋方言中,殳表示抽打 。比如犁地时,牛走得慢要殳它几鞭子,它“哞”一声,仰几下头就快了;孩子做了错事,或者不好好写作业,就拿玉茭杆子往屁股上殳几下 。
殳,有时候又表示“甩、抛掷” 。填补房子缝隙时,所用的烂泥不能扶,得用力往墙上殳;形容一个人脸皮厚,常会说“屎殳到脸上也不嫌丑 。”
正如用连枷打稻谷一样,殳打是一种周而复始的“锻打”,从而引申出“历练、锻炼”的意思 。山西人常说:“孩子刚毕业,要到社会上多殳打殳打 。”或者说“殳砍殳砍”,都是闯荡锻炼、经见世面的意思 。
殳怎么读姓氏 殳怎么读

文章插图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