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玉 庄子

蝉大侠“经典导读”之《庄子》
第04期(文字精读版)

庄子玉 庄子

文章插图
庄子的千古雄文《逍遥游》,到底在讲什么?
从鲲鹏和小虫、小鸟的对比开始,庄子不断围绕大和小做文章,指向的无非是一个人的视野、气度、格局等等,我归结为两个字——心量 。
“逍遥游”,其实是一个不断打开心量的过程 。
这个过程有一些关键节点,也就是说,“逍遥游”是有一条路线的 。
您想啊,庄子写下“逍遥游”,让我们和他一起逍遥一起游,怎会不告诉我们路线呢?
可能因为“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不能明说罢了 。
但是大鹏的飞行轨迹,告诉了我们真相 。
接下来,跟着蝉大侠,我们一起走进《逍遥游》的奇幻世界 。
庄子玉 庄子

文章插图
《逍遥游》全文概览《逍遥游》全文结构很简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此小大之辩也” 。
除大鲲、大鹏和小虫、小鸟外,庄子还将朝生夕死的朝菌、春生夏死的蟪蛄,和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进行对比,以不同物种在时空中呈现的明显差异,实际体现的,却是不同的人在心量上的天壤之别 。
因这种天壤之别,所以彼此无法理解 。
于是,小虫、小鸟会对大鹏发出灵魂一问:“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玉 庄子

文章插图
第二部分从“故夫知效一官”到尧帝的“窅然丧其天下焉”,由虚转实,写到具体的人 。
这些人根据心量的大小,分成三类 。
第一类是纯粹的红尘中人,第二类是道上的人,第三类是成道的人 。
庄子笔下的红尘中人,已经算是世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了 。
所谓“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有点小功小名在身,这是小成就者 。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这是中等成就者,如管仲就是 。
最后一种大成就者,以尧为典范的人间圣王,极为稀少,历史上也没几个 。
庄子玉 庄子

文章插图
接下来第二类,道上的人,如宋荣子,他达到了荣辱得失不挂于怀的境界,这是心性上的成就 。
然后是列子,在心性成就的基础上,他还解锁了一些人体潜能,可以御风飞行了 。
这两位,属于道上小有成就的人 。
再然后就是尧让帝王之位的许由 。许由看上去平淡无奇,比不上宋荣子的洒脱,也没列子那般拉风,但道行的深浅不能从外表判断,许由在道上走得更远,但尚未圆满 。
庄子玉 庄子

文章插图
真正达到圆满境界的,是最后一类,以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为代表的至人、神人、圣人 。
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即到达,至人即回归生命本源的人 。
“至”是从体上说,“神”是从用上说,“圣”是从名上说,所以至人、神人、圣人,其实指同一种人——圆满的得道者,在《大宗师》一文里统称为“真人” 。
纯粹的红尘中人、道上的人、成道的人,这三类人,三种心量,界限分明 。
庄子暗示,红尘里再成功,也不代表有道 。
所以这一部分结尾,尧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窅然丧其天下焉” 。
庄子玉 庄子

文章插图
全文第三部分,是庄子和惠子两个回合的斗嘴 。
第一个回合,惠子说他种了个大葫芦,太大了,用不上,只好打碎了 。
庄子就说,为什么不做成腰舟浮于江湖呢?他嘲笑惠子“拙于用大”,是长了颗“有蓬之心” 。
蓬是种植物,心狭窄而弯曲,庄子用以比喻有局限性的人心、假心,宋荣子、列子的“有所待心”,是不圆满的道心,而至人大而化之的“无所待心”,则代表天心、真心 。
行文至此,庄子以“有蓬之心”四字画龙点睛,亮明了“心量”这个主题 。
心量能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无心”,无心者,无处不在,这就是藐姑射神人“游于四海之外”的奥秘 。
庄子玉 庄子

文章插图
无,是宇宙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第二个回合里,庄子提到的“无何有之乡”,在关于庄子最高知见的那篇文章里,介绍得很详细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