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犊村|佩特拉古城文明( 二 )


到了公元前4世纪 , 纳巴泰人又充分利用了该地的另一地理特点 , 大获其利 。 佩特拉位于亚洲和阿拉伯去欧洲的主要商道附近 ,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押运着满载货物的骆驼队经过佩特拉门前———阿拉伯的香、经波斯湾输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黄金以及中国的丝绸都要途经佩特拉 , 运往大马士革、泰尔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场 。 公元前3世纪 , 佩特拉成为了纳巴泰人的首都 , 在岩石中开凿墓地成了一种风俗 。 有些考古学家认为 , 这种习惯可能起源于早期居住在那儿的当地人 , 后来又由纳巴泰人继承和吸收了 。 学者们相信该民族可能把已故的国王们视为神灵 , 把他们的陵墓视为神庙 。 纳巴泰人也建造其他庙宇 , 有的嵌凿在岩石中 。 不过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独立式建筑 , 可能是用来供奉佩特拉主神都萨尔斯的 , 该神的象征是一块石头 。
公元前2世纪 , 纳巴泰达到了全盛时期 。 版图最大时 , 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 , 纳巴泰人的文字进化成了当代阿拉伯文字 , 在当今大部分阿拉伯世界中广泛使用 。 公元前80~65年 , 国王阿尔塔斯二世统治时期 , 纳巴泰人铸造了自己的钱币 , 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 , 佩特拉城蜚声于古代世界 。 无论何地 , 甚至远至中国 , 只要有骆驼商队 , 只要有贸易团体 , 人们都听说过神话般的石头之城 。 106年 , 罗马人夺取了佩特拉 , 城市及周边地带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 , 称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区 。 它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 , 几年中创造的经济效益占罗马帝国经济生产收入的1/4 。 公元4世纪 , 佩特拉沦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 。 在这期间 , 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 , 是拜占庭大主教的居住地 。
公元7世纪 ,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 , 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 。 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 , 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 , 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 此时的佩特拉几乎处于被遗弃的地步 。 几个世纪后 , 为了争夺近东控制权 , 伊斯兰势力与欧洲基督教各国间战争不断 。 佩特拉这座石城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再次兴旺起来 。 欧洲十字军在该地建立起短命王国 , 把佩特拉作为他们的一个要塞 , 一直坚守到1189年 。 公元12世纪后 , 佩特拉再次被遗弃 。 在贝克哈特来访之前 , 西方世界完全将它遗忘了 。 到如今 , 有价值的东西早已被洗劫一空 , 到处都是牲口的粪便 , 牧人的烟火熏黑了这些建筑 。 到了20世纪 , 佩特拉成为旅游圣地 , 同时也成了严肃的考古课题 。

自19世纪初以来 , 德国、英国、瑞士、美国以及约旦等国的考古学家们都一直在佩特拉考察发掘 。 当代的历史学家们意识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明中心 , 纳巴泰文明早在罗马帝国控制中东以前许多世纪就已形成 。 今天的考古学对佩特拉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 考古研究者们正在追寻后来被罗马人重铺过的 , 过去的纳巴泰商道的痕迹 , 那里曾店铺林立 , 过往商队赶着骆驼打着马重步经过 , 车水马龙 , 好不繁华;他们也在研究由纳巴泰人发展起来的蓄水设施 。 该设施包括一个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大蓄水池和一条水渠;水池用来收集泉水和雨水 , 并通过水渠把水送给城中心的一个较小的水池 , 纳巴泰人还从喷泉处直接安装了许多陶管 , 把水引向城市各地;佩特拉沦为罗马一个省后 , 精于建造水渠的罗马人又改进了纳巴泰的供水设施 。 近期的发现表明纳巴泰人不仅仅搞贸易 , 还制造并且出口精美的陶器 。 他们的泥器细薄精致 , 装饰着树枝树叶之类的自然图案 。 作为文化财富中心的佩特拉 , 吸引了来自纳巴泰王国各地的学者和艺术家们 。 也许他们的精品还埋在佩特拉废墟之中 , 等待后人去发掘 。 学者们估计 , 在全盛时期 , 佩特拉居民多达3万 , 城市规模远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大多数建筑物并非都雕凿在岩壁上 , 而是些独立的建筑 , 随着年代的推移 , 逐渐沦为废墟 , 随后又被千年风沙所淹没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