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40年,1500米恩施“壁挂天路”上的接力守护

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酝酿雾霭,包裹着恩施深秋的山间谷地。约1500米的恩施海拔最高的小学——新塘乡双河小学三个教学点散布在恩施最险的一条“天路”上。蜿蜒而上,林间,初长成的厚朴树呼吸着湿润的空气,将发达的根系扎入土壤。当地人说,以它的树皮和根皮入药,下气平喘。气温骤降,薄雾里,这条“天路”若隐若现,仿佛一道玉带挥洒人间。当地人说,这座山其实并没有名字。“扯根坡”——隐隐可见当年人们出山的艰险。上世纪80年代,用了十年时间,当地村民在绝壁上开凿出路。
全校|40年,1500米恩施“壁挂天路”上的接力守护
文章插图
全校|40年,1500米恩施“壁挂天路”上的接力守护】40多年,大山中走出的孩子,从夏天赤脚拎鞋,冬天揣着炭块,四五个小时穿梭林间山上,到如今公路翻新,信息通畅,孩子们走出大山,奔赴全国、全世界。近几年,这条“天路”有了个颇为网红的名字——“壁挂公路”,全国“驴友”趋之若鹜来徒步,“华中药库”“华中凉城”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但对于这里一代代留守的小学老师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绝壁美景背后,飘着洋芋香气的、脚踏实地的生活,让孩子们不仅吃饱穿暖,还能独立、自信地走出大山。
全校|40年,1500米恩施“壁挂天路”上的接力守护
文章插图
知识接力为你读书16岁的全科老师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师涂先坤,虽然不担任班主任了,但还带着一门科学课。一下课,孩子们就把他围住,嚷嚷着要他再讲讲科学课上的小故事。这是涂先坤的长项,这里是他的家乡,从小生长在这里,对一树一草都分外熟悉。讲动物繁殖,他就拿孩子们家门口塘里的青蛙为例,“看他们一个背着一个……”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还在不断提问。千奇百怪的问题,暂时还没有难住他。但眼下很多多媒体的课件,他操作起来已经有点吃力,很多问题,孩子们通过网络已经快他一步。他自嘲自己不能像40年前当个“全能老师”了。
全校|40年,1500米恩施“壁挂天路”上的接力守护
文章插图
1979年,16岁的涂先坤高考失利。当时,乡里小学缺老师,喊他来支援。年纪轻轻的涂先坤当上了新塘乡下坝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共200多个学生,十几个老师。高中毕业的涂先坤学历最高,语文、数学、体育、自然全都教,连五音不全的他,还被赶鸭子上架当上了音乐老师。“那个时候,条件太艰苦,孩子们吃饱穿暖,有学上是第一位的。”他回忆,因为山路不通,不好走,孩子们少则要走一两个小时,多则要走三四个小时来上学,天不亮就要出门。夏天的时候,上午9:30开始上课。他守在校门口,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跑得满头大汗,大多数孩子把草鞋脱下来,拎在手里,怕穿坏了;冬天的时候,上午10点上课,孩子们一手拎着小暖炉,兜里揣着两枚炭块。调皮的孩子一边跑,一边抡着手里的暖炉,到了学校,炭火全熄了,他就得一个个加火。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