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博物馆,汇集六朝建筑,却隐匿在一个小村庄( 三 )


与很多古建一样 , 龙门寺经历过许多次兵燹之灾 。
尤其是明朝成化年间 , 整体格局遭到严重的破坏 , 自第二进院落之后的建筑悉数被毁 , 仅存现仍保持五代的西配殿及宋代大雄宝殿 , 以及所剩天王殿(现山门) 。
如今的龙门寺建筑 , 有不少是万历年间重新修筑的 。
07
集六朝余韵
龙门寺坐北朝南 , 东西宽65米 , 南北长78米 , 总占地面积约5070平方米 。 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 。

图片源自网络
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 , 排列有山门、正殿、后殿、于佛阁(已毁) , 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 , 院落随地形建造 , 形成渐次叠高的形念 。
天王殿属于金代建筑 , 面阔三间 , 悬山式屋顶 , 前檐当心间补间斗拱45°、60°斜拱共用 , 金代特征显著 , 柱额、架枋、斗拱为金代遗构 。
西配殿建于后唐 , 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 , 也是国内已知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

图片源自网络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绍圣五年 , 位于中轴线的正中 , 面宽进深各三间 , 单檐九脊歇山顶式古建 。
殿宇虽经明、清时期装饰翻修 , 但从其开间比例到构件的细部做法 , 均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 殿顶黄绿琉璃脊兽为明代所制 。
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现代塑像) , 壁画为明清风格
大殿面阔三间 , 台基高峙 , 单檐歇山顶 , 进深六椽 , 出檐深远 ,
中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 , 显示了中轴线建筑在寺院中的尊崇地位、西轴线南前后两进院落的僧舍和库院等附属建筑组成 。

图片源自网络
东轴线则是南圣僧堂、水陆殿及禅堂、僧舍同合成的院落组成 , 东西轴线上的建筑均南前院、中院和后院部分组成 , 两轴线的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 。
后殿的燃灯佛殿则是元代建筑 , 壁画是明清的 , 但是彩塑是现代的 。 现代的彩塑虽然技术手段更高 , 但是从审美角度 , 与古代相差很远 。
寺西沟地里还保存有宋、元、明、清历代墓塔10余座 。 寺院的整体布局错落有致 , 主次分明 , 空间的设计上层层推进 , 转折有序 , 别具特色 , 显示了宋代匠师对空间环境的理解和独具匠心 。

图片源自网络
龙门寺各殿的塑像、壁画、典籍和供器等附属文物大多已经损毁流散 , 仅剩3尊后唐时期的石佛身、佛座和元明时期残存的壁画 。
但值得庆幸的是 , 在寺院内还保留着五代后汉隐帝乾佑三年的经幢1通和北宋乾德五年立的“故大师塔记”等历代碑碣20通 , 在寺外西沟有祖师坟茔1处 , 寺院东南坡有和尚坟10余座和宋明等历代墓塔4座 。
龙门寺内还保存着明成化年间铸造的大铁钟1口和历代题记 , 其中尚存宋代石刻雕像3尊 , 宋代石塔三座 , 栏板石雕1块 , 均造型优美 , 雕刻技艺流畅 , 似乎还沿袭着唐代遗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