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靠技术还是靠运气?都未必!抓娃娃藏着不少猫腻

娃娃|靠技术还是靠运气?都未必!抓娃娃藏着不少猫腻
文章插图
只要两三个币,就有机会抓到一个可爱的娃娃……对不少年轻人来说,娃娃机似乎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无论是商场电玩城,还是电影院或餐馆候场区,几乎随处可见娃娃机的身影。
然而,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娃娃机背后暗藏玄机,没有抓到未必是因为技术不佳或运气不好。即使抓到,也可能只是质量堪忧的“三无产品”或仿冒品。
一半以上没有合格证
晚上7点,位于青年路附近商场里的一家电玩游戏中心逐渐热闹起来。靠墙的一排娃娃机是这里的经典项目,透明的柜子中摆着花花绿绿各式玩偶。其中,既有巴掌大小的“小不点”,也有半人来高的“大个头”。
“小的2币1局,大的5币1局,可以在前台办卡。”工作人员一边打开柜门整理里面的玩偶,一边向采访人员介绍。前台价目表显示,如果是非会员,1个币要2元。会员的话,116个币是200元,5000个币则售价5000元。
“到底值不值得抓,还要看东西质量怎么样。”作为资深玩家,崔子彦总会在抓之前先看一眼玩偶身上是否有合格证等吊牌,“虽说有吊牌的也不一定都靠谱,但没吊牌的肯定更不靠谱,很容易坏掉,里面的填充物也让人不放心。”
采访人员逐个观察娃娃机里的玩偶,看到只有少数身上带有标注着品名、面料、填充物、保养方法、执行标准、制造商、地址等信息的合格证,一半以上的玩偶则浑身上下没有任何标识,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在常营地铁站附近的商场里,一家娃娃机店规模更大,50多台娃娃机里装满了皮卡丘、维尼熊、粉红豹等网红款玩偶,前台货架上,还摆放着一些可以用积分兑换的“巨无霸”玩偶。
不过,采访人员仔细查看,发现这里的玩偶身上同样找不到合格证等标识。而《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等。
娃娃|靠技术还是靠运气?都未必!抓娃娃藏着不少猫腻
文章插图
“娃娃机内的产品也要符合相关规定,不能游离在法律之外,成为‘监管死角’。”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通过抓娃娃机销售“三无产品”,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种类繁多真假难辨别
在调查中,采访人员发现,娃娃机里那些有吊牌的玩偶,也存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之前抓过一个星黛露玩偶,上面虽然也有标签,可后来跟迪士尼的正版一比较,还是长得不一样,多半是冒牌货。”在徐梦家里,堆着大大小小十多个抓娃娃获得的“战利品”,“好多都是号称正版的,但其实细节上有差别,更像是高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