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辰读法


古代时辰读法

文章插图
古代时辰读法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
【古代时辰读法】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 , 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比如 , 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