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蜂糖山下,在苗寨看原生态的“银伞”舞

苗寨|蜂糖山下,在苗寨看原生态的“银伞”舞
文章插图

蜂糖山下,在苗寨看原生态的“银伞”舞
君子伯牙

蜂糖山在贵州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本寨镇,海拔1659.5米,为全县最高山峰,山脊长3.4公里。据说通到山顶有九十九个坡,九十九道弯,九十九口井,九十九桶蜂子,山上有丰富的竹子、野生猕猴桃等珍稀植被,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人们还流传说蜂糖大山为夜郎竹王后裔蒙正苗族世居,也是古夜郎石刻文化的发源地。还说上面有个大营溶洞,位于本村与马鞍村的交界之处。洞中怪石林立,钟乳石仿佛从天而降,形神各异,是个观光、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山下有个寨子叫大营寨,位于镇宁县东南部本寨镇的营峰村,距县城40公里左右。营峰村全村总人口六百多人,主要以银碗苗、筛箩苗族为主,还生活着布依族和少数的汉族。据传在贵州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境内,共有九个支系的苗族,而大营寨则是九支系苗族中属人口较少的支系之一,之所以被称为银伞苗,主要是这里苗族妇女的头顶上配戴着的“银伞”装饰,就是头戴的帽子顶端有一个像银色伞子的饰物,银伞上面有蝴蝶或麦穗图案。他们主要种植油菜、花生、黑葵花、辣椒、大豆等农作物,民风淳厚,多少年来还保持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尤其这里的特色食品农村腊肉和血豆腐很有名。
苗寨|蜂糖山下,在苗寨看原生态的“银伞”舞
文章插图


因为我的一个战友韦正兴是镇宁的布依族人,听说我想去这个村寨,他特意的找了位当地乡政府一位叫杨安贤的朋友给我们做向导。老杨是土生土长的大营寨当地人,他说他们村主要分杨、罗两大姓。听说我们要去,老杨还特意打电话告诉了他们当地一位爱好文化和旅游的本族人杨兴义,人家一大早就在那里等候着我们。
老杨说他们的祖先大约是在明洪武年间迁居于此地的。当时朱元璋进行调兵部署黔南的时候,一部分当地兵勇为了躲避战乱逃荒流落此地,后来就在此安家扎寨,自耕自织繁衍生息,一代代流传至今。他还说听老一辈讲,先族是从江西省的一个叫董家巷的地方往南迁徙来的,最后定居在大营寨。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因为他们长期居住在深山密林里,环境条件恶劣,思想较为落后,加上人口稀少,长期受外人轻视。本民族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选择用世上最昂贵的金银作为装饰品,佩戴在身上,证实自己的生存地位和人生价值,所以这里的苗族妇女头顶上都配戴着“银伞”,也就被后来的人尊称为“银伞”苗,成为当地独特的一种标志。
说到他们这里的“银伞”苗,老杨说这些都跟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有关。因为苗族妇女在麦田劳动时,有无数的蝴蝶和蜜蜂相互追逐嬉戏、漫天飞舞,与金灿灿的麦田组成了一道丰富的农家乐画面,她们后来就以蝴蝶或麦穗作为银伞的图案,佩戴在自己身上。也有的说在过去苗人迁徙过程中,碰上炎热天气或烟雨时节,男人就先用叶片遮在头上,再用草或藤子缠绕在头上以遮挡烈日或遮风避雨,后来发展为戴头帕。妇女也用一张叶片遮在头上,用一支手握住,因为这样很麻烦,她们索性将一根小木棍插在叶片和头发之间,以求稳固,后来发展到现在头上带着的银伞,说这就是银伞苗的来历。但不管怎么的流传和发展,这样的装饰还是很少见的。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