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杆|西樵山下“翰林村”

“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 , 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 。 ”这是一副立于上金瓯松塘村翰林门上的对联 。 具有800年历史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 , 在明清时期曾走出了4位翰林、6位进士 , 连同考中举人以及获颁优贡者近20人 , 是名副其实的“翰林村” 。 2010年松塘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2012年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从广州往西行 , 纵览富庶的珠三角平原 , 登临岭南四大名山之一的西樵山四处眺望 , 西江、北江奔流不息 , 山下水网密布 , 波光粼粼 , 一片片鱼塘、一畦畦桑树述说着岭南水乡的美丽故事 。 松塘村就坐落在这片美丽的岭南水乡 。
青砖黛瓦 世外桃源
走进佛山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 , “积德读书”四字立在村口 , 极其醒目 。 “这四字浓缩了松塘村立村之本 。 ”松塘村的文化志愿者区子广说 , 积德在前、读书随后的传统在松塘村800年来生生不息 。
漫步在松塘古村 , 清风习习 , 古老村庄静谧宜人 。 松塘村三面岗峦环抱 , 因村中有数棵古松和连片数十亩水塘而得名 。 虽历经悠长岁月风霜的洗礼 , 村内肌理依然严整:村中七块池塘片片连绵 , 村居环塘列建 , 百巷朝塘;长街深巷 , 清幽古朴;宗祠序列 , 书舍家塾 , 鳞次栉比……绿树映衬下的青砖黛瓦 , 完整保留了岭南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 。
村内区氏宗祠的大门上挂着一副对联:“华山乔木千章秀 , 春水支流万派同 。 ”岭南乡村 , 开村必开祠 , 科甲高中必立旗杆石 。
“区大典 , 光绪癸卯举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二甲进士 ,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区湛森 , 光绪三年丁丑科三甲进士 , 钦点内阁中书……”区子广边走边读着旗杆石上的文字 , 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 他是村里民俗文化旅游的热心倡导者 , 对松塘村的历史了如指掌 。 古时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或者举人后 , 村中便会竖起一根碗口粗的旗杆 , 悬挂旗帜 , 旗杆底部由旗杆石固定 , 石上刻着应试中选者的姓名和名次 。 由于年代久远 , 木杆早已腐朽 , 仅留下旗杆石 。 而立于村内月池畔、区氏宗祠前的那一整排旗杆石 , 成行成列 , 成为这个“翰林村”最显眼的地方 。
村中的培元书舍、明德社学是旧时村民读书之所 , 泥墙老屋则是普通村民的居所 。 墙体厚实、窗门窄小 , 村民营造时 , 首先要用木桩夹板固定 , 然后倒入红泥、石灰、碎石和盐等混合物 , 再用直锤夯实 , 层层加高 , 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屹立 。
翰林门前古树参天 , 一大早村民们三三两两在此聚集 , 喝茶聊天 , 直到中午才散去 。 古井古巷古风古韵依然环绕着这个古村 , 带给人们宁静与祥和 。 而村外不远 , 就是纺织工业重镇西樵镇 , 数不胜数的高速织机轰鸣 , 各种布料源源不断发往各地……但这一切似乎并未打扰松塘村的宁静 。 中山大学人类学研究者杨小柳在深入研究松塘村后 , 把这里称为“工业机器下的世外桃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