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古城平面示意图
石家河古城的防卫体系主要是修筑城垣 , 以防御为主 。 如今还有部分城垣遗迹 。 城垣由城墙、城壕和外围台岗共同堆筑而成 。 城墙残高3~8米 , 墙底宽30~50米 。 墙体坡度很小 , 约在25度左右 。 城墙以外开挖环墙壕沟 , 再外就是台岗 。
和大溪文化时期、屈家岭文化时期相比 , 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城墙建筑理念有了很大进步 。 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墙防卫体系以壕沟为主 , 城垣为辅 , 表现为壕沟宽深 , 城墙矮窄 。 屈家岭文化时期大多以城墙为主 , 壕沟为辅 。 石家河古城则是城墙、壕沟并重 。 这种变化 , 既体现了筑城技术的进步 , 又说明了石家河文化已跨入长江中游流域原始文化的一个新阶段 。
城址内三房湾是手工业作坊区 , 邓家湾、肖家屋脊是祭祀区和墓葬区 。 在城外 , 西面的印信台也发掘岀了祭坛等遗迹 , 东边的罗家柏岭发现了手工业作坊遗迹 。
邓家湾遗址位于古城内西北处 , 由一片中小墓地和东边紧邻的宗教祭祀场所组成 。 在这不足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出两座土台 , 一座发现有烧痕的石头、骨头、石斧和彩陶杯 , 另一座则出土了两层红烧土面和一些有火烧痕迹的柱洞、长木 , 这种场景不免让人想起后世所谓的“燎祭”祭祀仪式 , 即焚烧牺牲献祭上帝的现象 , 表明两座土台是祭台 。
在两个土台的北面还发现有一些扣碗、盖鼎和零散的儿童骨架 , 南面则散布着不少筒形罐残片 。 经修复发现 , 这些筒形罐可分为细、粗筒形罐和带乳钉筒形罐三种 , 它们往往套接在一起 , 下面是粗筒形罐 , 中间是乳钉筒形罐 , 上面是细筒形罐 。 初步统计 , 邓家湾出土筒形罐的地点达15处之多 , 集中出土的有 5 处 。 这种筒形罐 , 一般认为是“祖神”形象 , 实际使用时应为竖置 , 发现时多横置 , 可能是举行祭拜仪式后用土掩埋所致 。
另外 , 在祭祀区还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陶制祭器 , 包括陶缸、长筒形陶器、陶偶即陶塑动物和陶塑人像等 。 其中长筒形陶器形状上细下粗 , 呈塔状 , 类似史前社会生殖崇拜信仰所特有的陶祖 —男根的象征 , 加上出土地点紧邻墓地 , 据此可以推断 , 该祭祀区为祭祖场所 。
考古人员发现 , 石家河文化中期时 , 邓家湾祭祀遗迹被平整为祭祀场地 , 地面摆放有大量成排的套缸 , 还有数量很多的小型陶偶和动物陶塑 , 仅摆放整齐且比较完整的陶缸就有120件之多 。 套缸占地面积很大 , 因扰动和破坏 , “自然”分割成好几片区域 , 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度就达到了20米左右 。
一些陶缸上面有刻划符号 , 如镰刀、杯子和号角等 , 总共有十多种形象 。 另外还出土了成千上万的红陶杯 , 其形象和陶缸上所刻相同 。 小型陶偶数以百计 , 姿态各异 。 但绝大多数都头戴浅檐帽 , 身穿细衣长袍 , 且呈跪坐抱鱼式 , 显得极为端庄虔诚 , 像是在上祭的样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作坊|登临华山南峰:站在五岳最高峰,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作坊|吉林省有4座沿边小城,这里人少景美原生态,适合夏天旅居避暑
- 上海市|衢州最格调民宿:由百年老作坊改造,寓意24节气的美好开端!
- 会馆|乌镇益大丝业会馆:百年老作坊改造的酒店,奢华里彰显东方美学
- 作坊|品茗上晓起
- 乌镇|乌镇最奢华酒店:以百年老作坊为依托,打造东方美学的度假地!
- 文旅融合|南沙下横档岛设计工作坊成果展示文旅复兴路径畅想
- 赣州|赣州隐藏一条古代“国道”,沟通中原与南蛮之地,开启岭南移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