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西藏这座桥背后有个动人故事,车辆经过大多鸣笛,只为致敬一群人

青岛市|西藏这座桥背后有个动人故事,车辆经过大多鸣笛,只为致敬一群人

文章图片

青岛市|西藏这座桥背后有个动人故事,车辆经过大多鸣笛,只为致敬一群人

文章图片

青岛市|西藏这座桥背后有个动人故事,车辆经过大多鸣笛,只为致敬一群人

【青岛市|西藏这座桥背后有个动人故事,车辆经过大多鸣笛,只为致敬一群人】从怒江72拐下来 , 经过25公里左右的路程就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怒江大桥 。 这座长度不到200米的桥梁 , 却是318国道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 不是因为它风景如画 , 而是它背后有着一个感人流涕的悲怆故事 。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重温关于怒江大桥的故事 。

如今我们车辆通过的怒江大桥是近年来新修的 , 在宽度和路面建设上都有较大的提升 。 但是在这座新桥旁边 , 就是当年的旧桥 , 这座桥目前已经停止使用 。 在两座桥的中间矗立着一座桥墩 , 看上去有点违和 , 桥墩上既没有桥面也没有其他桥墩做依衬 。 这座桥墩到底是用来干啥的呢?不了解不知道 , 了解后才知道这座桥墩有着一个让人瞬间落泪的故事 , 所有的怒江大桥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座桥墩上 , 那故事到底怎样的呢?

从1950年开始 , 18军受命解放西藏 。 但比起战斗 , 修路更是棘手 。 在这之前120万平方公里的西藏是没有1公里的公路 , 来回川藏的都是依靠马匹和牦牛等动物 。 如何修路打通天险 , 是18军的当务之急 。 战士们拿着铁锤、钢钎、铁锨等简单工具 , 面对山洪、泥石流等频发的自然灾害 , 甚至高寒缺氧、饥饿等困境 , 硬是打造出这条至今仍在使用的道路 。 但这背后 , 仍然是付出了巨大代价 。

怒江大桥就是这样的建筑 。 据说在修筑大桥的时候 , 一名战士因为高反和疲劳 , 不慎跌入10多米高 , 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 。 因为混泥土迅速凝固 , 根本无法施救 , 战友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位战士和桥墩融为一体 。 这个故事最早是出现在张小康的小说《雪域长歌》里 , 因为是小说出处 , 很多人也对此产生过怀疑 , 质疑是否真有其事 。 对于此 , 八宿县官方还回复了疑问 , 表示1953年7月至1959年4月八宿怒江修桥筑路期间共牺牲革命烈士10名 , 怒江桥墩更像一座丰碑 。

对此回复 , 我个人觉得是最好的回答了 。 其实故事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 那段历史是真的 , 318国道是真的 , 历经的困难是真的 。 据不完全统计 , 截至1954年 , 318国道全面修筑通车时 , 已有2000多筑路英雄长眠在这条道路上 。 我们何必去纠结怒江大桥桥墩是否有战士牺牲 , 仅借此怀念所有的修路战士有何不可?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