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国唯一没有山的城市 实在太仙了( 三 )


每年11月值菊花节时期 , 游客纷至沓来赏菊 , 十里飘香 , 秋色无边 , 再加上溪边芦苇草随风荡漾 , 风车缓缓摆动 , 脚步不由得都慢了下来 。
到鹤乡菊海 , 或许更能体会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 , 所谓的“仙气”小城 , 也不过这般景致 。

△鹤乡菊海 。
02
射阳 , 城如其名
射阳虽然年轻 , 建县时间不长 , 境内一半以上的面积都属于滩涂 。
它的名字却很古老 , 县设射阳河之南 , 相传射阳县就是精卫填海的地方 , 后因后羿在此射日而得名 。
汉初时期 , 刘邦感念项伯于鸿门宴上的解救之恩 , 封其为射阳侯 。 射阳侯的封地就包含现今的盐城境 , 射阳之名为盐城境内设置县治之始 。
如果深挖这座城市的过去 , 你会发现射阳这片地真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这种不服输的韧劲儿 。
由于地处盐城 , 国内唯一一座以“盐”命名的城市 , 自然因“盐”建城 , 自然跟海盐文化脱不了关系 。

△盐城县城皆盐场 。
射阳的土地是由不断淤积的沿海滩涂形成的 , 海水蒸发滞留下了大量的盐分 , 但偏偏在这片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盐碱地上 , 射阳第一代先民就在这里创造出了鱼米之乡 。 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射阳最早一批移民是在明朝洪武年间 , 从苏州被官府遣散到射阳的流民 , 从那时候开始 , 射阳就已经成为淮盐的重要生产地与输出地 , 射阳正好处于我国南北过渡带 , 南来北往的商旅都留下了文化痕迹 。

△古代射阳是淮盐的生产地和输出地 。
从事海盐生产的移民带来了农耕技术 , 此后第二批移民在这里改良盐碱地 , 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 最有名的莫过于清朝末年实业救国的先驱张謇 , 发动南通一代的农民 , 到射阳沿海滩涂垦荒植棉 。
由于棉花本来就是耐盐碱的农作物 , 射阳的盐碱地不仅开垦出了棉花生产基地 , 发展纺织业 , 还得到了有效治理 , 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 成了如今的“鱼米之乡” 。


△水街面貌 。
因此 , 要是你去了射阳 , 千万别错过尝尝他们的大米 , 大米界素有“北有五常 , 南有射阳”之称 , 射阳大米米粒饱满、乳白糯纯 , 是名副其实的“江苏第一米” , 稻米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 曾为晚清宫廷贡米 , 每年销往上海的射阳大米能达到50余万吨 , 在长三角享有极高的市场信誉 。
由于射阳县是黄河输沙淤积而成 , 形成自西向东的陆地—荡地—滩地—海岸过渡景观 , 而后黄河北徙 , 苏北海岸持续受到侵蚀 , 向南逐渐堆积 , 射阳这片地形成了宽广的滩面 , 加之淡水河流的注入 , 因入海河流而成了优良渔港 , 原本的煎盐业逐渐衰落 , 渔业逐渐兴起 , 转为以海洋渔业为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