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馒头和米饭中的工匠精神( 二 )


1963年 , 村嶋孟开了间大众食堂 , 尽管门脸儿十分简陋 , 可每到饭点 , 人流络绎不绝 。 在这家餐馆里 , 唱主角的不是各种菜式 , 而是普普通通的米饭;即使不用配菜、甚至放凉了也入口爽甜 。
村嶋孟对米有着执着的热爱 , 他曾说:我从小就知道大米的珍贵 , 一点都不敢浪费 , 只要有米 , 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煮成最可口的饭 。 村嶋孟用古法而不用电饭锅 , 采用砌了红砖的灶台蒸煮米饭 , 不让火焰直接接触饭锅 , 而是透过烧热的红砖 , 均匀地把热度围在饭锅的四周、辐射到每个部位 。 村嶋孟专门设计了很重的双层锅盖 , 让它靠自重紧紧地压住锅沿儿 , 加强锅内压力 , 防止饭汁儿溢出 。
为了做出一碗极致美味的米饭 , 每天早上4点 , 他就会准时起床 , 开始一天工作的准备 。 有趣的是 , 他的开工前必做的功课 , 并不是马上进厨房操练 , 而是闻鸡起舞 , 锻炼身体 , 使自己常年保持体力、集中精神、身心愉悦 。
淘米很讲究 , 巧妙利用指尖的力道 , 让每粒大米在水中相互碰撞摩擦 , 使其更易吸收水分 , 增加米饭的甜度 。 “一旦开始煮饭 , 我就必须寸步不离灶台 。 ”村嶋孟说:“大米是有生命的 , 淘米 , 就是人与米的一次灵魂交流 。 ”
50多年来 , 村嶋孟把蒸煮米饭一件小事做到了热爱和极致 , 把煮米饭当作是一件纯粹的开心之事 , 一件持之以恒的事业 。
然而 , 当村嶋孟访问中国 , 交流厨艺的时候 , 一些与村嶋孟过招儿的中国人似乎并不买他的帐 , 他们觉得 , 一碗米饭值得这么折腾吗?他们疑惑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的方法整出一碗米饭?何不将时间用在把菜弄得好吃一点呢?
浮躁社会造就一批急匆匆而丢失自我的浮躁的人 , 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是无法让工匠之心立足扎根的 。 那些看不上村嶋孟的人 , 也许不缺乏生意人的精明 , 也许能快速大富大贵 , 但他们往往走不长远 。
蒸馒头的林氏后人 , 心心念念 , 不忘祖先留传养家生计的厚恩 , 600余年后 , 乘舟归来 , 踏上先祖的故土 , 立碑建亭 , 勒石铭志 , 敬畏之心 , 高山仰止 。
村嶋孟一辈子 , 煮了800万碗米饭 , 煮出了米饭的最高级别“银饭”;不求扩张、不搞连锁 , 不操融资 , 始终守持原生的平凡和高贵本性 , 令人敬仰 。
无论是馒头还是米饭 , 成就其优良的声誉 , 如人品的修炼 , 非一朝一夕 , 需匠心持久 。 工匠精神 , 基于信仰 , 成于专注 , 精于完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
工匠精神指的是在职业精进中持之以恒和不断进取的整体素质 , 建立在信仰、价值、品德、行为、技能、品质基础之上 , 体现在敬业、精专、创造三个方面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