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冈底斯 | 王国猛( 二 )



地质援藏可不是去西藏的县市当官作宰 , 而是去雪山高原上用脚状量山水 , 查看地质现象 , 寻找矿藏踪迹 。 在拉萨到日喀则之间的高山雪地 , 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 按照我们的专业要求 , 每隔几公里 , 我们就要布下一条线路 , 纵横交错 , 网格化踏遍 , 地图涵盖的范围无所遗漏 。 线路所过 , 逢山越山 , 逢水渡水 , 是不能迂回远绕的 , 因为一路的岩石种类地质特征我们都要一一记录 , 绕道而行 , 可能把最为重要的地质现象完美错过 。 所以在地质人眼中 , 爬山涉水是不存在有没有路的 。 崇山峻岭之中 , 偶然现出一条小路来 , 那是我们的意外惊喜 。 在荒无人烟之地 , 地质人不知道走出了多少新路 。


有意思的是 , 在西藏进行野外作业 , 我们是每天骑着马去的 , 只要马能企及的地方 , 倒不需要我们耗费脚力 , 只有到了山高路陡处 , 我们才牵马而行 , 马不能到达之地 , 我们再奋力攀登 。 所以每天大致的作业形式是 , 稍平的地方骑马一段 , 陡峻的地方攀爬一段 , 查勘记录完沿途的地质情况 , 回家详细整理 , 综合分析讨论 , 慢慢地这一整片区域的地质概况就分明起来 。 高原上最大的不适就是氧气不足呼吸困难 , 平地步行都相当于内地背上几十公斤的沙袋慢跑 , 更不用说我们要爬高山过雪地 , 而且是带着任务在身的 , 并不是简单地登山游玩 , 所以对身体的考验是极为严酷的 。 好在我那时正是身强力壮的年龄 , 又一直工作在野外一线 , 所以适应起来很快 。 因为最年轻 , 别的队友精疲力竭的时候 , 我还略有余力进行文学创作 。 那时常驻扎在山野乡村 , 甚至投宿在牧民的帐篷 。 到了荒野无人处 , 我们就自己扎帐篷 , 随时随地安营立寨 , 燃起喷灯起锅造饭 。 现在想起来 , 倒不失传奇浪漫 。 但身处其境时 , 其实是十分艰苦的 , 恶劣的自然条件事实上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的身体进行摧残 。 我们有个队友 , 年仅二十五岁 , 一次在登山作业后身体出现了大问题 , 回到帐篷后口吐鲜血 , 脉息全无 , 生命垂危 。 我们连夜将他送往拉萨急救 , 险些失去性命 。 在高原就是这样 , 看着阳光充足 , 雪山迷人 , 但危险恰在阳光下美景中 。

作为地质工作者 , 我对西藏高原最为熟悉的莫过于那些著名的山脉了 。 喜马拉雅山脉 , 冈底斯山脉 , 念青唐古拉山脉 , 唐古拉山脉 , 这些小时候地理书上频繁出现的名字 , 如今就真实地屹立在我的眼前 。 这些著名的山脉是在燕山期造山运动中 , 由于印度板块俯冲欧亚板块而使得青藏高原快速隆起而形成的 , 我国地理上自西而东的三个阶梯自此而稍具雏形 。 我穿过了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 , 但都是从一般的山峰上越过 。 接下来我们要穿过冈底斯山脉 , 地图上显示 , 我们的线路划过了主峰旁的侧峰 。 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 , 又被称作“世界之轴” , 主峰罗波峰海拔7095米 , 山顶有28条冰川 。 第二主峰是冈仁波齐峰 , 海拔6656米 。 我们要穿越的地方大概是6100米—6200米之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