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钮鲁生:大海·故乡(3)

青岛|钮鲁生:大海·故乡(3)

文章图片

青岛|钮鲁生:大海·故乡(3)

文章图片


文/钮鲁生
三、看海浪

我认为 , 看海主要是看海浪 。 没有浪的海 , 没有看头 。
我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 , 是在青岛保育小学上学 , 那是一座干部子弟学校(全国的此类学校于1954年全部撤销) , 在校食宿 , 封闭管理 。 每月还是每两周回一次家(肯定不是每周) , 我记不清了 。 反正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 。
学校在太平角八大峡路的一条紧挨海边的路上 , 马路一边是大海 , 另一边是学校 。 我们在教室里 , 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大海 。 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唰唰地写个不停 , 等待着下课 , 等待着游戏的我们 , 身在教室 , 心在室外 。 我们就看大海 , 看浪拍礁石 , 看“惊涛拍岸”、看“卷起千堆雪”(请原谅 , 这些词当时我不知道 , 是现在知道了 , 才这样形容的) 。 特别是暴风雨天气 , 即使下课了 , 我们也出不去 , 就挤在窗口看惊涛拍岸 , 看卷起千堆雪 。 有时乌云密布、暴风骤雨、电闪雷鸣 , 一群海鸥在暴风雨中盘旋、鸣叫 。 这时老师就给我们说高尔基的名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是谁 , 我们当时并不知道 。 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出自老师之口 , 却惊天动地、如雷贯耳般让我们铭记在心 。 我们的教室是砖混结构的 , 可谓“风雨不动安如山” 。 看热闹的不怕事闹大 。 听老师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正合我们看热闹的心 。 我们很亢奋 , 盼望着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 希望海浪一浪比一浪更高 , 卷起的“雪”一个比一个更多 , 海燕的叫声一个比一个更响 。 这场景、这名句 , 我从小记到大 , 从大记到老 。

1954年保育小学撤销后 , 我在德县路小学读书 , 放学后有了许多自己的时间 , 自己的自由 , 就去海边玩 。 坐在岸边看海 , 是司空见惯 , 家常便饭 。 我看海就是看浪 。 我在《大海·故乡1》中提到过 , 无风三尺浪的浪 , 是后浪推前浪 , 把前浪推到沙滩上 。 那时我还不知道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造成涨潮落潮 , 对风从陆地上往海里刮 , 浪却顶着风往岸上涌 , 想不明白 。 对海浪有一种神秘感、敬畏感 , 觉得海浪不畏强暴 , 不怕阻挡 , 逆风前进 , 奋不顾身 , 前仆后继 , 很了不起 。
上初中后 , 跟着同学到海水浴场玩 , 学游泳(青岛叫洗海澡) , 那时就不光是看浪了 , 有时是玩浪 。 玩的浪有三种 。 一种浪是在水较深的海里 , 两浪之间的距离比较大 , 有浪峰和浪谷 , 无论是浪峰还是浪谷 , 躺在上面都很舒服(海水的浮力大 , 可以仰躺在上面) , 胜似闲庭信步 。 还有两种浪在浅水区 , 这两种浪有区别 , 一种没有浪花 , 你可以随着浪峰跳起 , 头可以露出水面 。 另一种浪是卷花浪 , 浪头卷着浪花 , 向下压 , 向岸上扑(像电视里演的冲浪运动似的浪 , 但青岛的卷花浪没有电视里演的那么大) 。 对这种浪你跳跃是不行的 , 容易被浪扑倒 。 对这种浪就要迎着它 , 憋住气 , 钻进去 。 浪过后 , 你就会露出脑壳乃至身躯 。 玩浪水性要好些 , 女孩子不大敢玩 , 都是男孩子在显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