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家乡的那些村庄

家乡的那些村庄
文/王有金
家乡的那些村庄,是祖宗留下的遗产,是辈辈打造的住房,村庄一个连着一个,更有的是庄连庄,相隔三五里,抬头就能望,有大村庄,也有小村庄,不是地连地,就是庄连庄。
我的家乡|家乡的那些村庄
文章插图
据说,很早以前,我的家乡也是浅海,由于千里黄河的水带着高源黄土滚滚东流,把浅海冲成了地,冲成了肥沃的平原,造就了我可爱的家乡。
早年,乡人们挖井掘窖,常常在三五米的土下挖出海滩贝壳,足以证明故乡曾经为浅海。
现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处每年还增加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并继续向东海延伸。
据说,故乡宁津这片土地,原先也是人丁兴旺,民间繁荣,到处一派生机,只是燕王扫北的战乱致使这一区域变成了荒无人烟,如古人形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郭杲村第三生产队女社员时宝臻在村西百米处的土地上锄地时,突然发现了几枚发绣的古钱币,她又使劲深锄,结果又出来一些,在地里干活的男女社员都来抢挖,结果挖出上百斤古钱币,一灌灌,一坛坛,排列的有序,说明早些年此处不但住过人,还过成了富有的财主,钱没有花掉,全家人就被杀尽斩绝了,人没了,钱还在。
古钱的出土,足以证明郭杲祖先郭议来居住前就有人在此居住,并过得富有。
现在的村庄,历史并不久远,也就有六百多年的光景,说是燕王扫北的时候,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权利,取得皇位,各自召兵买马,相互残杀。
据说,凡年满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男性人,一律从征,不从者杀,而为了不叫从征者牵挂家人,怀念家乡,把老幼妇女一律杀尽,水井填埋,房屋烧光,锅碗砸碎,形成了到处一片悲戚和荒凉的境况,其悲惨难以想象。
战后多年,朝廷为了把荒凉的区域再生息繁衍起来,便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从人口较密集的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从安徽的凤阳,从燕京,从郊东莱州府的即墨县,迁来了村民一户户,一家家,后来发展成个个小村庄,据说光宁津从即墨迁来就有一百五十多户,形成了目前的个个村庄。
村庄的村街有南北走向,有东西走向,村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方正形,有长条形,也有不规则的形壮。
大村庄有人口上千,如刘营伍乡龙潭村就达800多户,2400多口人,小的村庄不足百人,如时集乡的小谢庄,村庄有的庄庄相接,如我的家乡郭杲和杨西川,只有一条过道相隔,西南的贾宗门三个村,也是如此。
乡间的村庄,有的单姓,有的多姓,更有的杂姓,一个村有几个姓,甚至更多,那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