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右玉长城,似玉带连珠揽住边塞风光

10月11日、12日 , 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山西晚报社共同推出的长城精神提炼总结——“游山西·读历史”全媒体宣介活动来到了朔州市右玉县 , 围绕山西长城的6个核心展示园之一——杀虎口—右卫古城展开 , 记录长城内外的美好风光 , 探访长城脚下的风土人情 。
万里长城在右玉留下惊鸿独秀 , 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印记 , 书写着西口大地的传奇 。
右玉作为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前沿阵地 ,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 历代王朝在此修筑长城 , 屯扎重兵 , 驻将设衙 。 10月中旬的右玉已然清冷 , 山西晚报全媒体宣介团成员在这个更像是冬天的秋天来到了右玉 , 探访杀虎口和右卫古城 , 走访右玉县的长城 。
了不起的长城
战略地位重要
地处晋蒙两省交界处的右玉 , 地势险要 , 自古为中原门户、三晋锁钥 。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其防御地位始终为历代朝廷所重视 。 从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置雁门郡起 , 秦筑长城 , 汉伐匈奴 , 唐征突厥、宋抗鞑靼、瓦剌 ,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屡屡南侵 , 战事频频 , 使得历代中原王朝在此不断筑城、筑堡、设卫、驻军屯防 , 与北方少数民族分疆对垒 , 拥有长期的边塞史 , 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边塞文化遗产 。
右玉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的关隘城池、古堡墩堠 , 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密集 , 类型功能最全 , 体系最为完备 , 是最具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的历史遗址 。 历史上 , 长期的民族碰撞交融后留下了长城89.2公里 , 古堡共100多座 , 烽堠、烟墩共140多个 , 除马堡之外 , 其余俱有遗迹可寻 。 2020年 , 右玉县二边段长城被列为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
据史书记载 , 自战国时期开始 , 秦、战国、魏、汉、隋、明等朝代都曾先后在右玉境内修筑长城 , 现留存的长城是明长城 , 起伏于丘陵之巅 , 逶迤磅礴 。
明朝建立后 , 为防御蒙古南侵 , 固守边防 , 修筑了长城并设置了9个军事重地 。 右玉是明朝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点区域 , 属大同镇中路参将、威远路参将所辖 。
【边塞|右玉长城,似玉带连珠揽住边塞风光】10月11日 , 西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牛建山陪同山西晚报全媒体宣介团一起走上杀虎口 。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 , 遥望北方 , 他指着远处蜿蜒而去的墙体介绍道:右玉长城就像是玉带连珠 , 把杀虎隘口和无数烽堠古堡连成一体 , 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 成为当年抗击外族入侵极其重要的第一道屏障之一 , 是山西省境内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 在历史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军事、政治、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等作用 。 咱们现在所处的杀虎口 , 是两省三县交界处 , 村子里的鸡鸣狗叫互相都可听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