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国营|【母亲河畔的中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蓑衣樊村如何走上致富路?

中新网客户端淄博10月23日电(采访人员 上官云 梁犇)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有个蓑衣樊村。它地处黄河的沿岸,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蓑衣水乡”之称。
近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蓑衣樊村,深入了解其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走上致富之路的故事。
司国营|【母亲河畔的中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蓑衣樊村如何走上致富路?
文章插图
蓑衣樊村。(无人机航拍) 梁犇 摄蓑衣樊村的由来
说起蓑衣樊村的由来,也有一个故事。
据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司国营介绍,明末清初,有一樊姓人士来此处定居。彼时,由于沿黄地理环境影响,这里有着大片的盐碱地,生长着一种编织蓑衣的原材料。
樊姓人士以编织蓑衣为生,慢慢地,这个地方因编织蓑衣出名,“蓑衣樊村”即由此而来。岁月流逝,如今村里已没有姓樊的人家,村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沿黄而生,三面环水,但也正因此,这个只有178户的小乡村,早前由于受黄河水浸渍,粮食收成不怎么好,村民基本只能靠种稻打鱼为生,产业结构单一,增收途径有限。
司国营对采访人员说,蓑衣樊村曾是个省级贫困村,他还记得当时的蓑衣樊村是什么样,“土路很多,就现在自己脚下站的地方和广场,都是原先老百姓建的场院和猪舍。”
不过,眼下走进蓑衣樊村,人们看到的是干净平整的道路,墙上写着与“蓑衣”有关的诗词。许多看似普通的农家小院,挂着客栈、餐馆的牌子,还有村民在门口做着手工。
司国营|【母亲河畔的中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蓑衣樊村如何走上致富路?
文章插图
村内道路干净整齐。梁犇 摄黄新海今年59岁,正坐在自家农家乐“金水岸野生鱼馆”门口,收拾、分拣食材。他经营农家乐已有七年左右,这些事情对他来说轻车熟路。他也是村里第一批开设农家乐的。
顺着道路再走得远一点,还能看到大片的稻田,自成一派景致,清新的田野气息扑面而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蓑衣樊村发生变化的机缘,要从数年前说起。司国营说,依托紧邻黄河等地理优势和资源,村里从2014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于是,铺设自来水管网、搞好绿化,以及道路硬化、墙体美化……大概花费两年时间,蓑衣樊村基本完成了对村里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
“目前村民自建的民宿占到50多户。另外,还建起人民公社大食堂等,能同时接待500多人的会议,1000人左右的就餐以及200多人的住宿。”他说,在2015年,蓑衣樊村脱贫。
以前,村民们主要靠种植水稻为生。司国营介绍,2016年的时候,村里决定把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向旅游项目发展,在稻田里养螃蟹和龙虾,游客来了,可以体验钓虾、钓蟹。
司国营|【母亲河畔的中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蓑衣樊村如何走上致富路?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