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诀|节后总结:这些乡村,凭啥成为新“网红”?秘诀原来如此

几乎每一座城市的周边,都有各式各样的小村庄。我们选取了近几年口碑较好的几个田园型、文旅型村庄。解剖其背后,从“引流”到“变现”、再到农民“增收”的过程。背靠大城,却并未发展盘山公路消失在林间深处,漫天云海下,龙尾巴村渐露雏形。这里山脊状似龙尾,村子因此得名。小山村背靠湖南省张家界市、紧邻国家5A级景点——武陵源景区东南门。按理说,如此优越的位置本应一片繁荣,但事实上,在2015年之前,这儿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80后”村支部书记邓青松从小在村里长大。全村山多地少,小时候村民人均月收入200元,维持着土家族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方式。直至世纪之交,村里依然没有通水、通电。秘诀|节后总结:这些乡村,凭啥成为新“网红”?秘诀原来如此
文章插图
采访中的邓青松武陵源旅游刚刚兴起时,龙尾巴村有过发展契机。村民们自发在森林公园门口建农家乐、招待所,不定时摆摊。那个年代,谁有头脑、有胆子,谁就在村里先富起来。2000年前后,景区统一管理,耕地红线、林地红线等逐渐明确,武陵源作为珍贵的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环保成为第一要务。村民自建的餐馆排污严重,景区门口的经营设施全部被迁走。附近山地、林地,不再允许随意砍伐,眼见着收入渠道一个个消失。村民们意识到,在景区门口“蹭流量”的时代过去了。村子返贫,被戏称为“萎缩村”。2015年,长期从事文旅产业的土家族人杜勇,站在龙尾巴村废弃的梓木岗林场上,远处山雾缭绕,而脚下荒草丛生。秘诀|节后总结:这些乡村,凭啥成为新“网红”?秘诀原来如此
文章插图
曾经的龙尾巴村想为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为这片乡土做点事,杜勇决定,以千万元级别的投资,在废弃林地建一个武陵世界遗产保护研究与交流中心。陪他采风的朋友听了,当时只说:“你疯了。”也不是没有其他生意人来龙尾巴村看过。但面对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更新立项之严、程序之复杂,此前已经“吓”退了一批人。“外面老板终于要来投资”的消息迅速在村民中口耳相传。邓青松意识到,村里和城里不同,项目建设不可能真正独立,而是始终离不开与村民打交道。他挨家挨户上门说明,希望村民多支持。因为他意识到,必须引进大城的资源,引入有想法的人、有品质的项目,才能激活这个只剩中老年人的“小破村”。几乎同一时期,浙江丽水松阳,一个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地方,也陷入发展难题。秘诀|节后总结:这些乡村,凭啥成为新“网红”?秘诀原来如此
文章插图
云山上的古村落松阳建县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100多个格局完整的古村落,其中评上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多达75个,数量之多,居全国前列。然而山高地远,古村落的聚集,本身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困难。也是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下,一批文旅人、设计师前往松阳考察。然而一番分析,让人担忧:这里没有高铁,交通不便,从上海开车5小时才能到,连片山区,做项目很难。“自然资源秀丽,漫山云雾,没有工业污染。”来自上海的乡伴文旅团队(下文简称“乡伴”),对松阳的喜爱是掩饰不住的。村子古树多,说明此处几百年未经自然灾害,生态宜居。包括祠堂、庙宇、溪流、水井等在内,古村格局和文化肌理保留相对完整,十分难得。最终,乡伴选中松阳榔树村,计划在此打造浙江省第一个以民宿综合体立项的项目“揽树山房”。这座曾有300户人家的村落,彼时只剩十几栋破旧的夯土房和几户人家,全村空心化。当大城将目光、资源重新聚焦乡村时,个中艰辛超出想象。越界,做“新村民”起初造民宿时,乡伴听不懂村民的“语言”。“今天有人说渣土车轧了我家茶叶,明天说砌的石头坎离祠堂太近。”“揽树山房”项目负责人谢娟说,村民不会直接表达意见,貌似不停地“找事”。但慢慢地,她理解了,村民虽然已经住在山下,但他们认为祠堂还在,这片土地仍是家园,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家提意见。同理,既然大项目进驻村子,谢娟就是村里的“乡绅”,从这户人家叫人采茶叶,到那户人家小孩找工作,事无巨细,都需要“管一管”。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