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村|“千年运河千里行”活动走进扬州,留住城市的历史基因

“千年运河千里行”活动走进扬州 , 留住城市的历史基因
秋日的湖面不见捕鱼的渔船 , 一群鸬鹚正停在水面的横木上闭目养神 。 “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访团沿大运河南下 , 于18日至20日走进古城扬州 , 走访了扬州三湾公园、沿湖村、瘦西湖清水活水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486非遗聚集区等地 , 感受千年运河的古韵与新生 。
公元前486年,“吴城邗 , 沟通江淮” 。 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 , 成为大运河的“原点” 。 因此 ,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 。 穿城而过的运河 , 沿岸古迹林立 , 留下了传承千年的运河文化 。 这里不仅有运河的古风貌 , 更注重大运河的活态传承 , 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有机统一起来 。
“我出生在船上 , 小时候以船为家 。 这里展出的油灯是我爷爷在渔船上使用过的……”在位于扬州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内的扬州渔文化博览馆 , 渔民们曾经使用的渔具成为了展品 , 再现了渔民生活和当地民俗风情 。 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介绍 , 邵伯湖形成于1600多年前 , 扬州沿湖渔文化在当地也传承了千百年 。 “过去渔民的捕捞与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曾造成很大压力 , 而今 , 随着退渔还湖 , 大多数渔民都已经上岸定居 , 沿湖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产业 。 我们村去年接待了游客20多万人次 , 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从大城市回来创业 , 做餐饮、民俗、文创等产业 , 不少户一年收入能达到几十万元 。 ”
大运河千百年来孕育了扬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 , 汇集了扬州木雕、雕版印刷、乱针绣等非遗大师的工作室 。 “我们家族从事扬州剪纸已经三百多年了 , 到我这是第六代 。 ”79岁的张秀芳是江苏省首批工艺美术大师 , 灵巧的手轻轻修剪 , 栩栩如生的花鸟虫草就跃然纸上 。 她从13岁开始剪纸 , 手中的一把剪刀已经跟随她60多年 , 刀把已经磨得圆润 。 “现在我带了不少徒弟 , 我的孙女也在跟我学剪纸 , 我希望这把剪刀可以作为传家宝留下来 。 ”
在扬州今年刚刚建成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 , 藏有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 。 博物馆采用了巨型船舶的造型 , 同时融入风帆元素 。 馆内展示的一幅《京杭道里图》采用鸟瞰图绘制技法 , 描绘了从杭州到京城的两岸景观 。 和扬州呼应 , 位于北京的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计划于2022年底竣工 , 呈现城市绿心中的“古韵风帆” 。
此次“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活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主办 。 接下来 , 采风团将南下杭州 , 参加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 , 继续用镜头和文字讲述京杭大运河故事 , 传播中国大运河文化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