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区|动人的故事 感人的力量(美丽中国)( 三 )


“希望能够到基层,完成父亲和姑姑的遗愿”
两位家庭成员先后因同一工作殉职,但“养鹤世家”的前行之路仍在延续。徐建峰的女儿徐卓毕业后,回到扎龙,加入了爷爷、父亲和姑姑的队伍,成为第三代“养鹤人”。
徐卓本想着,毕业后去南方从事园艺工作。可爸爸徐建峰的突然离世,让这个1993年出生的女孩儿有了新的信念。她决定,转学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希望能够到基层,完成父亲和姑姑的遗愿。”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徐卓入学时的誓言。
一年半的时间里,徐卓完成了新专业3年的课程。毕业时,她以专业第六名的成绩,获得了保送研究生资格,她却选择了放弃。“我想尽快去保护区工作,也想早些回去照顾我的家人们。”
在扎龙保护区工作期间,徐卓常常穿着大水衩,坐着水八轮拖拉机,钻芦苇,蹚沼泽,做荒野调查。
2018年,徐卓请了半年假,成功考取东北林业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光有爱心不行,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徐卓说。
“那时候,徐卓的眼睛始终是红的。”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正值徐卓毕业前夕。“白天保护区的工作丝毫不耽误,晚上要去防疫卡点执勤,后半夜赶写硕士毕业论文,每周还有三四天的早晨,要送生病的爷爷去医院。”
“他们一家子性格都很像。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困难找办法。”徐卓的研究生导师吴庆明说。
“向烈士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更好地守护丹顶鹤的家园”
乌裕尔河下游,无数小型浅水湖泊星罗棋布,中间是一大片永久性季节性淡水沼泽地,在空中俯瞰仿佛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一颗绿宝石。
这里便是故事开始的地方——扎龙湿地,中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的湿地芦苇最高的达到3米,人类难以穿越,丰美的芦苇、沼泽和塔头苔草,为珍贵水禽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优越条件。”保护区管理局鹤类繁育和野化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显光说。
随着技术的进步,保护区的管护工作正向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据介绍,近两三年,每个管护站都配齐了巡护车辆和义务保护员,实现了网格化管理,还增配了定位仪、无人机等巡护设备。
“我们向烈士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更好地守护丹顶鹤的家园。”王甫同介绍,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中青三代繁育和环保工作者共同守护着“鸟类的天堂”,将《一个真实的故事》续写下去。他们中有和徐秀娟共事过的吕士成,有数十年坚守岗位的陈卫华,更有带来最新专业知识的95后于庆丰等。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保护区丹顶鹤的人工驯养、育雏及繁殖等系列工作全部完成,相关科技成果多次填补国内空白。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